傳統古老菜式,少點心力做不來,一講用料、二講工夫、三講心機,用巧妙的手藝慢慢的做。記得祖母生前總愛親手剁豬肉做肉餅,着她不要操勞,用機器絞肉便算,她總說:「用機絞出來的口感會差一點,不好吃!」那是我記憶中吃過最好味的肉餅。俱往矣,質樸的世界換了繁華,快餐年代到臨,手工菜被視為工序多、花時間兼成本高,跟這時代完全脫節,已沒幾多人懂得欣賞,昔日的好味道漸漸失傳了。當我們慨嘆老滋味難尋時,可幸是仍有他們默默地做着做着……
記者:何嘉茵
攝影:伍慶泉
刁鑽:豬網油包裹 炸粿肉
一提起豬油,總離不開這一幕: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滴上數滴豬油,平凡的白飯即時多了一份甘香,變得惹味非常。在物資匱乏的舊日子,豬油成了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不止是美味,更代表豐足。現代人則將豬油和膽固醇畫上等號,大叫怕怕,瘦豬當道,令到豬網油幾乎絕迹。豬網油是包着豬肚的一片網狀的脂肪,分佈並不均勻,近肚邊的網狀較密,可裁剪成一大方塊,捲食材下油鑊炸香。這做法幾近絕迹。
用豬網油做菜,最麻煩在於清洗。要先將網油在溫水抖散,清除黏附雜質,重複清洗至水淨為止,然後將網油張開去水。別以為豬網油是下欄貨,在潮州菜中用豬網油做的菜,都是矜貴手工菜,以前只有過時過節才有機會吃。我在大埔的潮州冷找到這難得一見的豬網油炸粿肉。他們從相熟肉檔找來豬網油,處理後用來包裹剁得細碎的五花腩、薑絲、葱絲、馬蹄和糖冬瓜等。大廚陳成池說,製作過程至少花上兩小時,「豬網油要先蒸熟、雪凍,讓其纖維收緊,不可以直接生炸。」
咬一口,薄薄的粉漿令外層特別香脆,豬網油雖已融化入內,但沒想像般油膩,充滿油香,有粒粒層次口感。除了粿肉外,內裏還可換上原隻虎蝦、金華火腿、冬菇及手剁蝦膠等,比起肉,豬網油配搭較淡味的海鮮更是一絕,有豬油潤澤的蝦入口即化,味香甘濃。
油香出眾 蠔豉卷
客家菜都有用豬網油做菜,以往客家人擺酒會有一道豬網油蠔豉卷,味道出眾,考手工又夠體面。位於大圍的港興,用豬網油最薄的位置,包住混合蝦米、魷魚粒、馬蹄的手剁豬肉及蠔豉,豬網油要包得妥貼,接位極少,再蘸上薄薄的脆漿,一炸便不會漏出材料。一端上桌,老闆劉重光便着我們快嚐,「豬網油一凍,入口會有微微的腥味,味道已大打折扣,現在剛好,入口後會有說不出的油香味。」怕肥不吃?只怪你沒口福了。
(a)港興大飯店
大圍村南道79-81號地下
(b)潮州冷
大埔舊墟直街4-20號美新大廈A2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