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日前在回應人力提出要向陸路入境香港的旅客徵收一百元入境稅的建議時,不但對有關方案一口拒絕,還悍然聲稱香港人不能「未富先驕」。此語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梁振英自上台以來,屢屢賣弄其千奇百怪的「語言偽術」,令全港市民為之側目,但有如今回姿態如此之高、盛氣凌人的教訓式口吻,則還是香港人前所未見的。
「未富先驕」這本身就是荒謬絕倫的用語。首先從邏輯上來講,「富」和「驕」完全沒有任何因果上的必然性。除非梁振英的價值觀和中國堆鈔票牆炫富的「土豪」們一般,認為有錢就有「底氣」了,可以目空一切了。但即便如是,這也僅僅是梁振英本人的想法而已,根本就不能代表全香港七百萬市民的態度,更遑論由他來充當訓導主任教訓香港人?
事實上,香港經濟發展長期領先中國,直至今天,香港的人均GDP仍然遠遠拋離中國大陸(根據2013年IMF的數據,香港人均GDP為38,797美元,而中國大陸僅為6,629美元,相差近六倍)。多年以來,儘管香港人在經濟發展比大陸優越,但面對大陸人民,大多數香港人還是以「祖國同胞」相待之,不但沒有「因富而驕」,相反,每當大陸發生天災人禍亟待援手之際,香港人都是毫不吝嗇地向大陸人民捐錢捐物。以08年的四川大地震來講,儘管近年中國經濟發展迅猛,湧現了一大批土豪、大款,但香港人的救災援助總額竟然還是遠超大陸的許多省市以及富豪的捐款數目!
由此足以可見,所謂香港人「未富先驕」,完全就是一個顛倒黑白的偽命題。梁振英拋出這四個字,背後反映的其實是港共政府完全無視本土訴求。
政黨提出減輕自由行旅客數量壓力的建議,姑且勿論其方式是否有效和可行,作為協調全社會利益的政府最起碼應該以開放態度,對有關建議進行仔細研究和社會討論,再來定論到底「徵稅」是否可行。而不是像梁振英那般,堵死探討的大門,以教訓者的姿態來打壓這些建議。當然,對於一個不是由香港人投票選出而是北京欽點的特首,我們又能對他在維護本土利益上有什麼奢望呢?
陸炳峰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