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功是中菜最基本的功夫。師承清末食家江太史最後一位家廚李才的國金軒行政總廚李煜霖,擅於製作舊派菜式。出自太史家傳食譜的鳳城水魚絲,外間也少人做。水魚本身腥味甚重,須把黃膏徹底割清,稍有殘餘對味道大有影響,清洗後要將斤半重的急凍水魚起肉,只保留水魚裙邊部份並切絲,與配角如瘦肉、冬笋、芹荽、青紅椒、欖黃等同炒,整道菜顏色更顯豐富。值得一提的是,配料切得極幼細,見師傅的巧手外,也見心機。別以為將食材一味切幼絲便成,還要因應各食材的特質去決定切的厚薄度,像主角水魚,膠質重,質感軟如箒喱,若切至幼絲會口感頓失,所以切成粗約5mm,其他配角則刻意切至約2mm,才不致搶鏡。問李師傅這道菜為何近失傳?「水魚本身有不少軟骨組織,起肉並不容易,要有高度專注力。同時一炒便熟,掌握火候好重要,水魚裙邊本身所用之料無多,特別矜貴,新入行的師傅有幾個懂得?」看一看價錢,一細碟盛惠450大元。
平凡見真章 炒肚尖
看似平平無奇的七彩炒肚尖,同樣出自太史的家傳食譜,但全港只有數家富豪級中菜館有供應,蔡瀾亦曾在專欄提及此菜難煮, 內藏複雜技術及耐性。肚尖是豬肚上最厚的部份,而每塊豬肚最多亦只能切出約兩個五元硬幣大細的肚尖,單是這道菜式就已經用了兩塊肚尖。將肚尖細心切成如紙般薄的肚尖片,以蛋白、鬆肉粉等醃味,當中份量須計算精準,肚尖炒後質地才見爽口。醃好的肚尖要以文火爆香,切忌炒過頭,否則會出水、質地變韌失去食味。配上味菜欖仁同炒,濃郁的配菜為肚尖添上微辣感,烹調過程中每一步驟都講求經驗與技巧。所謂「食不厭精,妙在家常」,有時樸實不花巧的食材,越見真章。
國金軒
中環港景街1號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二期3樓3101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