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作業:軟件吃掉世界 - 宋漢生

創業作業:軟件吃掉世界 - 宋漢生

網景(Netscape)的創辦人Marc Andressen,近年積極投資科網公司,屢有斬獲,點石成金。幾年前,他發表名句: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軟件正吃掉世界,他舉了好幾個例子:
‧全球最大書店Amazon,骨子裏是軟件公司
‧全球最大影視店Netflix,是軟件公司
‧全球最大音樂公司Apple和Spotify,是軟件公司
‧全球冒起最快的娛樂公司Zynga(Farmville)和Rovio(Angry Bird),是軟件公司
‧全球近幾十年最成功電影公司Pixar,是軟件公司
‧全球最大直送廣告公司Google,是軟件公司
‧全球冒起最快的電訊公司Skype,是軟件公司
‧全球冒起最快的招聘公司LinkedIn,是軟件公司
這是幾年前的例子,到今日基本仍適用。未來呢?這些行業,可能是例外,所謂軟件吃掉的,就止於這些行業。更大的可能,是這只是開始,軟件真的吃掉世界。
我自己經驗,搞aNobii,是軟件用社交咬賣書業。主場新聞,是軟件咬傳媒。主力做的公司,是用軟件咬翻譯業。見過好多有趣的公司,用軟件咬的行業,你未必想得到。例如門鎖,用手機代替鑰匙,可以設定容許某個電話號碼的人幾時出入,出入幾多次,兼有出入記錄,尤其適合高流量地方使用,例如酒店。
軟件不止於電腦手機。訂民宿的Airbnb,截的士的Uber,是現時最值錢的新冒起科技公司。軟件正高速從電腦和手機,爬到各行各業。
當然,幾十年前開始,好多行業都用科技幫手,好難想像,有甚麼公司連一部電腦都無。分別是,今日軟件已經由其中一環,變成關鍵的一環。

靠收購轉型 說易行難

關鍵到,軟件起家的公司,超越行內不是軟件起家的公司,前面Andressen列舉的,就是這一類例子。也關鍵到,連行業的傳統玩家,都發覺要求變,走得較前的,開始收購行內以軟件起家的公司,試圖借力去改變自己。
未來結果,大概是有些行業,軟件公司跑出,甚至收購傳統玩家,例如The Daily Beast買Newsweek。有些行業,傳統玩家靠收購轉型成功,繼續贏。但靠收購,說易行難,我估,大部份情況,收購轉型的困難,仲大過新公司重頭做起的困難。
軟件吃掉世界,不需要科技鉅子講,其實好多人都感覺到。身邊不少不是科技行的朋友,近幾年開始發現,自己的行業,無強勁的技術團隊,好輸蝕。
更多人發覺,自己無技術底,好輸蝕,好多事情想做,但無技術人才,偏偏做不了,開始後悔,讀大學時,無巴結那位宅宅哋讀programming的同學,仲成日取笑人。
你問家長,擔心子女會欠了甚麼技能,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有越來越多人講,是編程能力,擔心學校的課程,會跟不上社會的需求。
有位朋友,讀書時從來未掂過programming,名校畢業後打入高盛,入了科網板塊部門,參與過阿里巴巴上市,開始留意科網公司,越來越相信,科網公司才是未來,於是離開投行。

programmer日益求才若渴

年幾前跟她合作過一個短項目,她發現原來自己喜歡編程,也強於編程,自學了一個陣,隻身走去矽谷上幾個月短期課程,畢業後在當地找到份編程工作,那家公司,後來給Google收購了。
因為自己的經歷,她回港後,想令更多小朋友早點接觸編程,工餘時搞學生編程入門興趣班(firstcodeacademy.com),剛起步,在兩家國際學校以課外活動形式搞programming for kids,發現越來越多家長,希望讓子女有機會接觸編程。
這股風氣,從美國捲過來。在幾個月之前,Mark Zuckerberg、Bill Gates等等一堆名人,現身拍了一條宣傳片,宣傳Hour of Code這個活動,推廣編程,推銷編程能力的好處,是為了美國的競爭力,當然也是為了私利,要知在矽谷,programmer的人數,遠遠追不上科網公司的需求,而求才只會越來越若渴,因為,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