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工行(1398)託管的3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誠信託在春節前獲當地公司「包底」後,新一輪信託危機又正在上演。建行(939)託管的9.7億元吉林信託又再「出事」,連續四期無法兌付本息,今次吉林信託能否再獲「包底」,以維持「買信託一定不會輸錢」的神話,在內地引起廣泛關注。
今年水緊 爆煲風險高
該款吉林信託項目共分六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9.8%,其中前四期已於2月7日到期,但投資者無法收到本息。
與之前出現兌付困難的中誠信託項目一樣,該信託亦是投資山西煤礦,據悉信託的融資方,山西聯盛公司東主邢利斌負債超過300億元,目前正與債權銀行洽談重組。
中信証券國際董事林一鳴向本報表示,「內地唔少信託融資都係新債冚舊債,今年水緊,高風險信託爆煲係預料中事。」他指信託項目爛尾,雖然代銷和託管的銀行不需負上賠償責任,但這類項目融資公司通常與銀行有大量關聯貸款,銀行貸款會受到拖累,「會造成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