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上,人民力量的陳偉業促請政府開徵入境稅,以遏止水貨活動。就此黨媒自是大肆鞭撻,口誅筆伐,惟對緊隨其後另一白鴿盟友的相同建議,卻聽而不聞,黨同伐異還不清楚。至於政府及後回覆,是不應該將水貨問題與旅客掛鈎。言之成理,縱然個別內地旅客的舉措,確實也對香港社會帶來文化衝擊,但若論民生影響,則始終難及水貨客,他們根本就是借進進出出中港邊境攜貨幹活,豈能夠以客相待。
問題就是政府既知矛頭直指這批販子,理應對症下藥。而「一簽多行」的政策漏洞正正就是他們能夠鑽空經營所恃,但官員只會反覆重申,中央政府且已暫緩擴展自由行與一簽多行以回應港人訴求,只差一句要跪謝隆恩,當然還有偽首的迎難爭取。不過一國兩制下的另一小埠澳門,縱與珠海毗鄰,卻未見「受惠」於多行簽證,足證有些事非不能也。明知屋漏,卻不作修補,反惦着邀功未將破洞鑿大,這大概就是長毛議員所說的「未掂先囂」。
若說自由行、一簽多行、甚至單程證審批皆涉及「他」國內政,欲動無從,愛莫能助。那麼單邊進行,寓禁於徵不過是正常手段,況且施政莫不以保障自家人民利益為先。徵收入境稅無非就是藉以增加水貨的交易成本,打擊販子多行往返的意欲。
事實上,對於真正的旅客其影響實不足道,假設台灣、泰國這些內地同胞熱門的旅遊點亦酌量增收入境稅,請問會否打消他們到當地的遊興?難道這顆東方之珠,卻連區區數目的旅遊價值都抵不上?計唔掂條數嘅怕且只是那些心中只有經濟誘因的一群。
其中少不了旅遊業人士,那位議會總幹事董先生批評,入境稅有損本港旅業形象。又問先生也不過發生在幾天前,率眾惡意佔領郵輪的霸道所為,閣下尚且姑息,未予痛斥,今日不知捍衞的是甚麼名聲?還有不贊同收入境稅的說法,是指內地旅客不一定要來香港旅遊,這恰恰正是反證癥結所在,內地旅客可有選擇,但香港卻是全球唯一旅門大開,莫論承載,惟有不能自制地被迫接(待旅)客!
難為更多連理據也拿不出來,只能訴諸「血濃於水,中港一家」的那一套,又是「傷害同胞感情」,又要「顧及國家反應」,那麼港人的感情和反應呢?如我這般的有感而問,怕就成了偽首無厘頭罪告港人撒嬌……該是撒「驕」的憑證,否則,我真的百思不解,「未富先驕」究竟何所指,又到底何所以?
無的放矢只會挑動港人情緒
「未富」的確事實,香港雖有敵國鉅富,可是亦有更多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顧不下,在低於五度的寒冬,天橋底下仍有多少的露宿者?所謂中產的也不過逼於三百呎的蝸居,請問港人「富」從何來?至於「驕」或可引以為傲,但卻更似傲慢態度。偽首以教訓的語調道出此語,明顯是後者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將港人視為排外傲慢,不識大體……大陸的一群。
無的放矢,只會更加挑動香港人情緒。入境稅的提案不過是針對香港已經飽滿的旅客容量而作出對策,特別是針對水貨販子的猖獗,亦只求本地居民能享應有的生活空間。然而一句「未富先驕」的批判,只能徒嘆偽首從沒把港人放在眼內。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