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資深「梁粉」、大嶼山發展委員會委員劉炳章昨質疑郊野公園是否「一分一毫都不能掂」,並暗示港人若要閒來抒發情緒大可返內地。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批評內地政府近來關注每個城市都應該有鄉郊地方作後花園,不明白為何香港反其道而行。
記者:梁德倫
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昨日邀請林超英和劉炳章任嘉賓,後者多番表態支持林奮強日前指可以發展郊野公園的言論。劉炳章指郊野公園當年只是殖民地政府仿效英國貴族狩獵的習俗,劃地變成郊野公園,故後來有不少「不包括土地」出現,甚至發展成陽明山莊和紅山半島等豪宅,都與郊野公園為鄰,反映郊野公園並非不可動用。
林超英反駁指,郊野公園的構思來自港督麥理浩,他發現經歷過六七暴動的香港平民其實沒有太多娛樂,為讓年輕人抒發情緒,遂成立郊野公園,而且內裏有大量燒烤設施,「富豪可以打高爾夫、玩遊艇,平民就有郊野公園可以玩」。林補充說,郊野公園是首個面向平民、全民共享概念的公共財產,「麥理浩係人所共知好平民化嘅港督,所以先有呢樣為香港市民而做嘅嘢」。
內地近年也強調城鄉共生
劉炳章舉例指,世界各地對郊野公園的比率沒公認數字,例如韓國的國立公園只佔國內土地的3.7%,認為香港相對有4成土地劃為郊野公園這個比例是很高。他說,郊野公園用地在國際間並無標準的比率,加上香港現時面對樓價和租金高昂問題,填海和綠化地帶的使用又遭反對,故郊野公園理應與其他開發土地方法一同列為研究。
林超英則認為,香港地勢山多平地少,山巒連綿起伏才是郊野公園面積較大的主要原因,若香港是和上海一樣有大片平原,相信環境會變得不同。劉炳章重申,為令港珠澳大橋通車後,不會令香港失去經濟發展機會,大嶼山發展有其需要,也應及早作出討論。林超英則認為,當年要建新機場時有人提出發展東涌新市鎮,當時已有負責房屋的官員坦言「冇諗過嗰度要有人住,邊有咁多份工畀人做」。但最終因政治考慮而發展新市鎮。他認為發展應多元化,否則日後要新增多3、40萬人口在大嶼山,「到時要起幾多商場先夠工作機會?若果香港單靠內地旅客消費,再遇上沙士有乜嘢後果大家都好清楚」。
林超英指,內地近來已強調城鄉共生的概念,要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後花園」,「要有山有水」,令城市人可抒發日常的抑鬱,故實在難理解為何香港要縮減自己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