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目前市民如因六項指定傷病情況召喚救護車,控制中心會向求助者提供基本急救指引。消防處計劃購買和開發一套功能更全面的調派後急救指引電腦系統,提供更廣泛的救護召喚指引,今個財政年度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預料最快2016年投入服務,可能是為救護車調派分級制捲土重來鋪路。
記者:馬志剛
消防處自2011年起,就流血、骨折脫臼和燒傷的救護召喚提供簡單的急救指引,後來陸續新增抽搐、中暑及低溫症。消防處表示,正計劃購買和開發功能更全面的調派後急救指引電腦系統。
或為救護車分級鋪路
據了解,處方打算在今個財政年度,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3,700萬元購買上述系統,提供急救指引的範圍可擴展至30多種傷病,預計在取得撥款的18個月後,再儲存約一年的使用數據,約2016年便可投入服務。
消息指,建立系統後只需要少量人手運作,控制中心接獲召喚後會盡快轉介至電腦系統,提供急救指引,此計劃不排除是為了日後把救護車調派分級制再次鋪路。
數年前港府多次提出引進救護車調派分級制,把目前劃一12分鐘到場的救護服務目標,分成9、12和20分鐘三級,讓更緊急的病人盡早獲治療,但惹來質疑指處方「諗縮數」,在毋須大增人手等資源下令救護服務達標,也有指若市民表達或理解能力欠佳,可能因此延誤病人救治。
試行縮減工時計劃
此外,消防處指去年10月已開展縮減行動組人員每周規定工時的試行計劃,由54小時縮短至51小時。消防處處長陳楚鑫表示,一直監察工作量與假期積存率,發現並無大變化,故考慮縮短三年試驗期,及會研究把工時進一步縮減至48小時的可行性,與其他紀律部隊看齊。
去年消防處共接獲3.6萬多宗火警召喚,有12名市民不幸在火警中喪生,當中4人因燒炭死亡,另369人因火警受傷,6,919人獲救,其中去年底北角五洲大廈發生的三級火,共有25人傷,其中7人危殆。救護召喚總數逾72萬宗,94.4%可以在12分鐘目標召達時間內到場。
消防處新裝備
【流動滅火訓練車】
消防處斥資800萬元引入流動滅火訓練車,由兩個12米長貨櫃組成,將巡迴派駐各區消防局,可製造出高熱和濃煙密佈的環境,讓消防員在內接受訓練,貨櫃可承受千度高溫,且安裝有30厘米厚的隔熱物料,貨櫃表面溫度並不高。在櫃內燃燒產生的濃煙,會被抽到高溫燃燒室處理,淨化後才排出車外。
【迷你消防車】
新引入的迷你消防車適用於泥路、草地等任何路面,且體積細小,可在郊區離島等崎嶇路面上行走,更備有由內燃機推動水泵操作的快速滅火系統,可直接從內置水缸或外在水源取水,選用出水或混合泡沫模式救火,方便消防員趕抵現場。造價約為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