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唔易玩 點止拖地咁簡單

冰壺唔易玩 點止拖地咁簡單

俄羅斯索契冬奧熱潮殺到,值得注目的除了港隊外,不少運動項目也令港人大開眼界,冰壺(Curling)就是其中一種。

經常在冬奧的賽場上看見幾個人拿起刷子,不斷努力地刷地,令不少人感到有趣和奇怪,他們究竟在做甚麼呢?其實冰壺這項運動源自蘇格蘭,看似容易,但它有冰上棋局之稱,因為它鬥智鬥力鬥技術,可說是易學難精。

冰壺的規則如下﹕

每場比賽有兩個隊伍對壘,每隊4個人,而靈魂就在重19公斤的石壺(Curling stone)身上。每局共要擲出16球,每名球手均要擲兩次,兩隊輪流擲。球手手握著石球的由起點開始滑,到拱線(hog line)前要放手,讓石壺滑出去。

接下來便是刷冰員(Sweeper)的工作,拿著刷子的二人會不斷在石壺的前方刷冰的表面,增加石球滑行的距離。這個時候,人稱Skip的隊長會不斷吶喊,發號施令。但石球到了欄線(tee line)便不能再刷,要讓它自己滑行。

而他們的目標就是要讓石球進入得分區(House),而且越貼近圓心越好。更要絞盡腦汁,撞開對手的球,以取得有利位置。一局之後,球最貼近圓心的一方便能取得一分。10局內,取得較高總分的一方就能勝出比賽。

其實此項運動還有很多學問,如賽道在比賽會預先灑水珠,令石球滑行時的磨擦力減低。其他東西也十分講究,如石壺是由花崗岩製造;連刷子和鞋也是特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