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電子攝太歲吸客 旅遊界斥搶錢

推電子攝太歲吸客 旅遊界斥搶錢

【本報訊】93年歷史的黃大仙祠,每年參拜善信達500萬人次,屬全港之冠;農曆新年的兩個多星期間更有110萬人次到訪。管理祠廟的嗇色園近年發展進取,破革推出多項科技噱頭作招徠,08年更大興土木,興建元辰殿搶佔太歲市場,但收費昂貴及犧牲傳統的做法亦惹來批評。

裝潢豪華 謝絕元寶蠟燭

祠方08年4月宣佈斥資1.4億元擴建黃大仙祠,當中最矚目是在正殿廣場下面挖建地庫興建「太歲元辰殿」,供奉斗姆元君及六十尊太歲神像。太歲元辰殿的裝潢豪華,燈光一改傳統採用LED環保燈泡,頂部有一個參照中國古代天文曆法設計的巨型天幕,殿內亦擺有價值百萬的浮雕壁畫。 此外,殿內謝絕燃燒元寶蠟燭,只准點燃檀香;用作攝太歲的上表儀式亦電子化進行,善信先填寫姓名及生辰八字等個人資料,再交由在場道長放進太歲神像前的收集箱,神像頭上隨即會亮着紅燈及噴出煙霧,象徵已「收到」善信的祈求。
不過元辰殿最惹爭議的是光入殿參拜都須付100元入場費,要上表祈福更要額外付300元,被旅遊界批評「搶錢」;加上電子祈福未必人人受落,因此即使2011年開殿後,仍無法取代荃灣圓玄學院及文武廟攝太歲勝地的地位。

設無線上網 推解籤App

除了擴建工程,黃大仙祠近年亦推出多項結合科技的噱頭,例如與科技大學化學系合作研發首個廟宇減煙系統,過濾香火中的煙塵和甲醛;在園內加設無線上網配合手機程式介紹祠內景點、又推出即時解籤手機程式,圖吸引年輕一代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