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書寫生活日記的習慣,但記錄每天睡眠情況的日記,相信未必有太多人曾接觸。
睡眠日記是用於治療失眠患者,觀察其睡眠狀況。患者須記下前一晚的睡眠情況,例如上床、起床、入睡及中間清醒時間,也要紀錄服藥情況及日間精神狀態等。
「單是寫日記就能安睡嗎?」治療小組的參加者疑惑問。「讓我們看清楚睡眠情況,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我微笑回答,並強調︰「但你們不可誇大或瞎猜情況。」
失眠令想法負面
一星期後,在小組內分析日記,有人埋怨︰「要記下這些資料,對睡眠造成非必要的壓力,情況好像更壞。」亦有人反映︰「睡眠時間如此不規律,之前從未留意,但發現每逢周一晚睡眠質素特別差。」再有人補充:「睡眠效率,即躺在床上成功入睡的比率實在差強人意。」
分享過後,我嘗試帶出日記另一作用:計算確實的睡眠時數。部份人計算出的時間往往比想像中多,是否「計錯數」?其實背後原因是,失眠令他們的想法傾向負面。
睡眠時數不平均是常見現象,他們笑言是「逢二進一」的狀態,即兩晚睡得差,到第三晚便一口氣把時間都睡回來,然後第四晚又再失眠,惡性循環持續多年。
間中我會語帶輕鬆問︰「你那天填寫的精神質素不太好,結果有遇上甚麼特別事嗎?」普遍的回應是︰「想不起來,應該沒有吧!失眠時,總想像天會塌下來,翌日必會出現差錯。」睡眠日記是調整患者睡眠時間,藉此改善失眠的有效工具。曾經參與小組的一位女士,持續填寫此日記兩年以作檢討,實在令我佩服。
逢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護士黃錦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