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丁山對桂林街夜市呢類平民飲食攤檔的前景,並不睇好,一啲人開口埋口講平民文化,搞活平民墟市,其實係不顧現實,不知道香港人的兩面性,即是NIMBYism(不在我的後園主義)。不久之前的旺角行人區,樂隊表演區,就是如此被撤掉嘅啫,好呀,「我鍾意去旺角行街趁熱鬧,但千祈唔好將我樓下搞成咁」,唔住喺旺角,唔知道行人區之喧鬧讓人瘋癲(旺角居民、次文化堂主人彭志銘就曾如此說:嘈到佢寫稿都寫唔到),現在嘅桂林街夜市,據食家劉健威在佢嘅專欄講,氣氛熱烈,人迫人,擠擁骯髒,食客興致高,唔得閒理。如此情況,引來報紙一片讚好。
其實幾個月前,就有報紙大罵食環署有法不依,唔掃蕩沙田花園城(與麗豪酒店距離約一百公尺)嘅食肆在入夜後將座椅擺放到街頭,搞到成行成市,行人道不利行人,對居民滋擾不堪,與桂林街夜市相比,花園城只係小規模啫,遲一啲,難保冇桂林街居民投訴桂林街夜市,就好似旺角區議會反對行人道一樣。
依家係21世紀,畢竟不同桂林街新亞書院時代。60年前香港人口少、收入低、冇電視,夜間娛樂缺乏,故此市民夜晚湧去大笪地、廟街滿足口腹之慾及歌唱娛樂。旺角花園街、通菜街、西洋菜街近山東街一段還試過擺年宵花檔,在洗衣街頭可以踢波㖭,當時即使各區街頭各領風騷,都唔會滋擾到居民生活,更何況當年邊度有人會打電話去乜署物署投訴㗎,我地屋企根本冇電話嘅。點解去到1972年,港英政府就開始維持街頭秩序,停發小販牌照呢?不外乎香港人口已多,街邊不宜有太多攤檔咁解啫,現在已是2014,本地人口遠超1972,即使係空想派議員都唔敢建議在花園街搞年宵市場嚟吸引人流啦。溫室派議員梁家傑話政府毋須一味掃蕩扼殺,只要「食物是否清潔,防火是否做足,小販開檔後道路是否暢通,對附近居民有何影響等,都需要政府評估協調。」評估呀?一評估就肥佬晒啦,食物清潔、防火、阻塞行人通道等等那裏會及格呀?及格嘅話,就變成天秀墟咯,梁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