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自2008年起,分階段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加上近十年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令財富知識兩極化不斷加劇,中產階層逐漸消失,過往的M形社會亦慢慢演變成為兩極化的H形社會。
這股中產沒落之風,正悄然捲到足球世界,中游球隊在英超出現「被失蹤」情況。今季英超賽季已踏入最後三分之一賽程,當中只有四支所謂的頂級勁旅,有財力吸引到頂級球員與教練加盟、贏得球迷支持,以及可爭逐聯賽錦標。
聯賽20隊當中,有一半要為護級而戰,第10位與包尾一隊之間,只有七分差距,沒有了中游這個「緩衝區」,任何一隊若連敗三場,就隨時墮進降班區域。排名大幅波動,無疑令球員與領隊的壓力大增,一眾忠實球迷當然難免受到煎熬。
每位英超球會班主都清楚知道,降班會對球會的財政帶來災難性打擊。失去近5,000萬英鎊的電視轉播權收益,意味着球員難逃減薪厄運。擁戴的球隊降班,亦可能會為某些死忠球迷構成沉重打擊,甚至衍生出家庭與社會問題。
贏取聯賽冠軍是每支勁旅的終極目標,但對球會管理層與領隊來說,躋身前四位才是成功指標,因為成功打入聯賽前四位,就能獲得參戰歐聯的機會。歐聯堪稱球壇最矚目的賽事之一,我認為其地位比世界盃更崇高。歐聯席位不僅可以帶來巨額電視轉播權分成,連帶紀念品銷售與商業贊助收益,也會水漲船高。
球員方面,他們除了希望得到高薪肥約之外,亦夢寐以求能夠登上歐聯舞台,與最頂尖的對手交鋒。球隊無緣參加歐聯,很難吸引頂級球星委身加盟,若然紅軍今季再次失諸交臂,相信今夏將難以留住隊中王牌球星蘇亞雷斯。
除非得到來自中東、俄羅斯或者中國富豪入主或開水喉,否則打入前四、進軍歐聯對大部份英超球隊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事。反之,這些中游隊伍只會向下流動,每季也要為護級苦苦掙扎。
排名第11至20位的球隊,未來數月將會進行連場護級生死惡鬥,戰況肯定非常激烈。回顧對上幾季,各隊都要鬥到煞科日才能決出生死,馬會一直未有為三個降班席位開盤,平白錯過為政府庫房帶來巨額稅收的機會,實在令人費解。從十隊中選出三支降班球隊,總比預測冠軍誰屬更多變數,更加刺激。
劉民輝
數碼通創新服務策劃總監
http://www.twitter.com/chrismf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