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厚職救援阿富汗人民港人闖戰地 見武裝組織

棄厚職救援阿富汗人民
港人闖戰地 見武裝組織

【本報訊】戰火距離香港很遠,33歲的葉維昌(Jason)卻放棄投資銀行的高薪厚職,走到阿富汗戰區投身人道救援工作,與政府代表、武裝組織會談。槍聲不時在耳邊響起,炸彈爆炸的氣流撲面而來,他卻說:「銀行文件仲得人驚。」
記者:盧勁業 梁御和

畢業自港大的精英分子Jason,現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駐外代表,在阿富汗戰地從事人道救援工作。
李家晧攝

葉維昌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的駐外代表,也是該組織在阿富汗前線唯一一個香港人。農曆新年期間他回港度歲,「每次我返到香港,都覺得自己去咗另一個世界……望落好美好」,他微笑着說。
在阿富汗,不時可聽到槍聲、爆炸聲。Jason不止一次在睡夢中被爆炸聲驚醒,蘑菇雲在窗外不遠處升起,灼熱氣流撲面而來,「當你清楚發生緊乜嘢事,就唔會fear(恐懼)」。他一臉從容地說,當地各個組織清楚ICRC是中立持平的救援組織,也會配合他們的工作,「當然每個地方都有意外,只係嗰度(戰區)嘅意外會多啲」。家人也非常支持他,「不過每日收工都要打(電話)返屋企報平安」。
Jason不時要與當地政府、各方代表會談,甚至深入偏遠地區與武裝組織見面,除了跟進受戰火波及的平民個案,也要促使各方勿將戰爭波及平民。有關工作詳情,Jason不能透露,一來資料保密,確保各方都放心與他們溝通,二來要小心維持中立,萬一被某方誤會他們「有立場」,可能會對同事構成危險,「喺戰地,你完全估計唔到會產生乜嘢後果」。

考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每次出外工作,ICRC會預先聯絡各方組織,了解最新局勢,確保車隊安全;通過檢查站時,「(駕車)要減速,開低燈、開埋車廂入面嘅燈」,最重要是將雙手放在對方可見的地方,動作放慢,不要「眼望望」,一般都可順利通過。
「其實士兵都係人,佢哋只係執行職務。」Jason指,當地「每個人都好緊張」,但每當看到笑容,整個氣氛便緩和起來,「可能佢哋已經太耐無見到人笑」。
此外,Jason也會向受戰火影響的平民、傷病人員發放救援物資,以及前往各方的監獄,確保在囚人士受到人道對待,並充當「信差」為他們與家人送信。
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受居民熱情接待,Jason說,「最開心聽到佢哋(平民)嘅歡笑聲」,「我成日講,佢哋(平民)畀我哋嘅嘢(歡笑),多過我哋畀佢嘅」。
80後的Jason,是香港精英,2004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商學院,隨即成為頂尖投資銀行的分析員。但他志不在此,工作四年,累積了一定經濟條件,便毅然辭職,追尋他的理想。
理想源自一個非洲孤兒。Jason讀大學期間,曾到非洲貧民區做非政府組織的實習義工,每次他外出走動,一個患愛滋病的5歲男童都會扯着他的衫尾一起走。Jason回港前,男童對他說,長大後要買機票到香港探望他,那刻他被深深觸動,「我深知對佢嚟講係無可能,但起碼有一個目標、夢想」,他反思:「我嘅夢想又係乜嘢呢?」
Jason期望投身人道救援工作,當知道ICRC的工作性質後,認定這是他要找的理想工作。經過三年努力,他於2011年考入ICRC,曾派駐以色列、巴勒斯坦,工作帶給他很大滿足感。戰區與銀行,他更懼怕後者,「面對一叠好厚嘅銀行文件,仲得人驚」。「世界有好多可能性」,Jason寄語香港青年只要開闊眼界,就會看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