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兩個字,打倒了不少弱勢,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地產霸權讓我們花上千萬買間豆腐膶樓自我滿足;飲食霸權讓街坊茶餐廳無處容身,屋邨只有連鎖快餐店……而超市霸權卻令我失去了街坊的深厚感情。記得小時候落街買豉油,走到辦館向老闆娘大叫:「麻煩豉油一支!」老闆娘遞豉油給我還會笑咪咪地說:「阿妹,幫阿媽買豉油咁乖!」當晚的飯餸總覺得特別美味。現在,當你走進大得令人迷路的超市,向那木無表情的收銀員付上十元八塊,豉油買到了,感覺卻冷冰冰。在霸權下,辦館、酒藥行也被無情地慢慢侵蝕;幸好,仍努力活着的還有他們……
記者:何嘉茵
攝影:陳國良、周旭文
「識飲酒的人會來這裏買酒,因為我們有的是舊酒,
味道始終和新酒有分別;猶幸還有識貨之人。」
酒博物館 世光酒藥行
喜歡深水埗的舊。每次路經北河街,不其然地被世光酒藥行的櫥窗吸引——一層層的貨架放上日本山崎威士忌、幾支用木盒裝着的Macallan威士忌,有不少千元至萬元的名酒。入店內,紅酒、香檳、白酒整齊分類排列,說得出的和說不出的中國酒都有。要說這是以酒為主題的博物館也不誇張,在這個消費力一般的舊區,特別耀眼。
自家釀酒起家
四、五十年前,酒藥行很風光,那時生活困苦,人人一醉解千愁,酒業異常蓬勃。60年代已植根於深水埗的世光酒藥行,由今年70歲的梁秉輝創立,像其他酒藥行一樣,左端賣藥,右端賣酒;最初是以賣土炮米酒起家。「以前流行打酒炮,即是買者自備空瓶,酒以両計散賣,我們自己釀藥酒、玉冰燒,舖頭後面放滿釀酒的瓦缸,釀夠便即刻拿出去賣,賣都賣唔切。」釀酒過程繁複,要釀得好,才能留得住客人。「玉冰燒要用豬腩肉,用大缸米酒浸數個月,油脂浮面,醇酒沉澱,最有難度是要取出中間最清最醇的一層來賣,好酒會有醇厚、帶豉香的味道。」酒香,自然有識貨之人,那時人人都為這手藝而來。
由傳統至變革
80年代,香港經歷黃金十年,人人紛紛轉投拔蘭地、威士忌等洋酒懷抱,加上內地改革開放,廉價米酒湧進,散裝米酒漸被取代。梁秉輝一身手藝,卻無處可用,要生存唯一選擇是轉型。「大陸孖蒸、三蒸賣得平,散裝酒邊有得做,惟有改賣現成酒。要與時並進,所以便裝修成超市貨架,一層層分門別類,兼賣日用品及成藥。」變的除了是店內,還有外面的招牌。往街望出去,不難發現在已褪色的紅底白字世光招牌上,有一塊更大的藍底白字招牌,寫着「代理梁國英」五個大字。梁父梁耀西生前經營的梁國英酒藥局,是戰前老字號,業務曾遍及港九,掛上招牌,此時顧客才知它們的淵源。「原本我是想自力更生,不靠父親,所以一開店時沒有提過梁國英這名字。後來生意不好便要想辦法,梁國英夠耐歷史,人人知道我們是老字號,便會慕名而來。」
識酒之人愛光顧
時代變了,不變的,仍是那份堅持。店內所賣的酒類包羅萬有,除了馬爹利、軒尼斯等的大路牌子外,也兼備蜂巢、百事吉等廉宜貨,還有蛇酒、補酒、本地米酒等冷門貨,說得出的酒類都可以找到,照顧到不同階層的需要。至於,日用品,新舊牌子都有,風靡五、六十年代的英國Yardley髮乳、線臉用的三鳳海棠粉現已難尋,保嬰丹白鳳丸猴棗散俱有。哪種感冒茶最見效?哪個按摩膏最好?他都清楚了解。這些漸被淘汰的舊物,連超市都不屑上架,他卻珍而重之。
以為光顧的都是年老一輩?這天,我便看到一位年輕人入內買酒,和梁秉輝聊聊天,聽聽他的推介,最後買了一支白蘭地,過程約十分鐘。「現在潮流興貴酒,威士忌、人頭馬、馬爹利、VSOP,識飲酒的人會來這裏買酒,因為我們有的是舊酒,味道始終和新酒有分別。我們是自己舖,價格會比超市實惠些。」
店內酒款過百,梁都可一一記得,原來和他一個小習慣有關。貨架上每一樽酒的小招紙,都是由他逐一手寫酒廠名稱、年份、價錢,若招紙發黃便會再更換,這個習慣已有20年之多。試問若不愛酒,又怎會那樣花心機?猶幸還有識貨之人。
世光酒藥行
地址:深水埗北河街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