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聯署、集會、開天窗,阻不到《明報》管理層「換血」的決心,該報大老闆、世界華文媒體董事會主席張曉卿昨日正式任命馬來西亞華人鍾天祥出任全新職位「首席執行總編輯」,實權僅次總編輯張健波,下月1日起生效。明報員工關注組對安排表示強烈不滿,認為新職位是換湯不換藥;有學者直指《明報》管理層巧立名目,為「真命天子」日後「登基」鋪路。
記者:張嘉雯 馬志剛
《明報》昨日宣佈鍾天祥出任首席執行總編輯,3月1日起生效,編務總監張健波繼續兼任總編輯一職。
明報員工關注組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及遺憾,他們指鍾天祥職位似張健波助手,張一旦放假就由鍾拍板決定頭條內容,認為有關安排是換湯不換藥,有違由員工和社會提出的四大原則;他們又指首席執行總編輯是新增職位,暫不清楚其具體職務。
關注組表示,不清楚管理層會否再有新動向,但指張健波會於10月退休,暫仍未確定接班人安排。關注組不排除以任何方式表達訴求,員工承諾不會自我審查,呼籲公眾繼續監察《明報》。
張健波昨與10多名不同版面的員工進行首場見面會,解釋有關安排,明、後兩天再有兩次會面。張健波接受傳媒查詢時表示,現時的安排與委任鍾為總編輯不同,可以讓鍾天祥與同事互相了解,有助解決因互不認識而產生的問題。
學者促清楚界定權責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首席執行總編輯一職是巧立名目,管理層早就「欽點」鍾為未來總編輯,「表面上唔會一步到位,因為外間嘅批評,實質上大家都睇到係巧立名目,畀個機會佢熱身,然後先正式接任」。
杜耀明認為編輯部應要求管理層清楚界定有關職位的權責,「寫明佢責任係啲乜嘢,按照約章要求,清楚佢界定角色、功能同職務,同執總做嘢有乜分別,定係佢根本就等於第二總編輯,呢個係煙幕」。
杜認為即使鍾他日對香港的社會議題有進一步了解,也不等於是可以信任的總編輯人選,「重點唔係佢熟唔熟香港,而係佢有乜令我哋相信佢會做乜嚟捍衞新聞自由,會唔會對人權同新聞自由企得好硬,值得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