噚日拜讀曾淵滄博士題為「大鱷準備食大茶飯」專欄,講到有幾個國際大鱷,將大陸嘅地方債講到同2008年美國引發嘅金融海嘯一樣咁大鑊。曾博士話除地方債外,大陸啲銀行亦賣過好多理財產品。銀行雖已話到明唔幫呢啲產品包底,一旦有乜冬瓜豆腐,就會有人圍銀行叫還錢、還錢,但曾博士總結話:「地方債牽涉的問題多多,內銀股自然表現欠佳,不過,我依然相信,銀行是萬業之母,中央政府是絕對不會讓已上市的銀行出事的。」
阿爺將陰乾內銀
今日引述曾博士,就係因為喺咁嘅情況下,就要估政策同邊隻股受惠。而家不爭事實就係最大內銀已大到不能不救,達到冇能力救,故中央第一任務就係做細呢啲銀行。但又唔可以郁佢哋,因為萬業之母牽一髮動全身,所以估計國策將會係要陰乾佢哋。仲要因國內大銀行多年來借貸出去時,都有嚴重貪污情況,令資金嚴重錯配,故陰乾就一定係國策。所以話內銀唔「出事」,應該解讀成唔會畀佢哋執笠,至於有冇運行就肯定冇,做股東會好痛苦。
中央想陰乾啲大銀行好耐,一如我上周話過,呢啲銀行嘅規模一但爆煲,好似1997年印尼咁,能成中共倒台源頭。但之前一去陰乾,班內銀就走去搞啲睇落唔使上身嘅影子銀行理財產品。當叫停內銀賣理財產品,但中央又接受呢啲理財產品有存在價值,就叫資產負債表最健全嘅科技公司幫手,仲要一石二鳥,因呢啲例如阿里巴巴同騰訊(700)亦係最熟民企堅流嘅情況,所以如要斷所有級別政府借錢水源又畀健康民企借到錢,就靠啲科技公司。
當然有另一批在港上市企業亦都會受惠於「陰乾內銀政策」概念。係乜?就係返去改革開放初,國家痛定思痛好謙卑咁搵我哋啲身經百戰嘅港商幫手。今轉就幫手銀行最核心嘅功能,即資金分配。其實有一隻股份我睇咗好耐,講值博率最能受惠於「陰乾內銀政策」,下星期同大家分享。
孫柏文
獨立股評人
http://facebook.com/shuen
本欄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