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世界上,經常聽到「有食唔食,罪大惡極」的言論,筆者去年平安夜推介嘉里物流(636),七個星期後,股價累積升幅32%。有讀者來信問,食唔食糊好?還記得當時講過,買嘉里物流,要慢慢煲,買完放埋一邊,沒有耐性等半年,咪掂。
同一番言論,今日同樣適用。筆者先行利益申報,嘉里物流由上市時認購,及後在10元附近增磅,至今未走,今年上半年亦不打算走。上次講物流業有幾好,不贅,今次主要解讀股權架構。
大股東耍財技 掌控更直接
去年嘉里建設(683)分拆嘉里物流,以及今年電能(006)分拆港燈(2638),同樣是分拆,惟股價卻各走極端,關鍵在於分拆過程中,後者大股東是真減持,但前者卻是假減持。
以嘉里為例,未分拆前,嘉里建設全資擁有嘉里物流,分拆建議中,嘉里向現有股東按兩送一比率,派送嘉里物流,完成IPO後,嘉里持有嘉里物流的股權,將由100%降至約42%。
表面上,嘉里分拆嘉里物流,似乎想套現減持,情況猶如電能分拆港燈般,要錢唔要貨,是真減持。但事實上,今次分拆卻是嘉里大股東更直接掌控「肥豬肉」的策略。
郭鶴年家族為嘉里大股東,持股56%,嘉里向股東派送嘉里物流股份,按比例計,郭氏家族將直接持有嘉里物流24%股權。港交所股權披露中,郭氏家族持有嘉里物流66%,其實是透過嘉里建設間接持有42%,另一方面卻直接持股24%。嘉里物流若非「肥豬肉」,大股東郭鶴年家族不會用如此財技耍把戲。相反,如嘉里物流「真係流」,嘉里建設去年分拆,就不是只增發15%新股作IPO益街坊。
不計嘉里及郭氏家族持股,嘉里物流街貨不足四成,觀乎過去一星期大市震倉,嘉里物流未見大幅調整,大中小型基金皆見收集手影,筆者相信除非市況大逆轉,今年嘉里物流是大放異彩的一隻重倉股。
物流股今年好景當炒,不單止是香港和中國的事,連歐美大鱷亦早已部署。根據美國證監會資料,去年賺錢之王索羅斯,與基金界享負盛名的Third Point創辦人洛布及約翰保爾森,去年第三季齊齊掃入物流龍頭股FedEx,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王昇
本欄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