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展翅」一文,有讀者留言:「在一個大迷失的時代,講這些常識都變得沉重。社會、科技的所謂進步,消滅傳統的工作崗位,而新創造的又遠比以前少。坦白問問自己:香港是一個怎樣的城市?香港是否需要人人都是大學生擁有高學歷?香港現在有的工作,有多少真的會用到大學學到的技能才可以做?現在的情況又何止毅進、副學士,就算是碩士、博士也是嚴重地供過於求,畢業就差不多等同失業。同情理解,我們不能否認專上學院給予某些因公開試失手的人有第二次機會,但其他呢?政府將專上教育推出市場,由學生、家人承擔非常沉重的學債,有多少人因此下半生陷入還債生涯之中而斷送原本可以很美好的下半生?」
個人奮進更勝學歷
管同意不同意,很值得各位年輕人及家長們仔細思量。
又有讀者留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無論褒貶,都要客觀持平。副學士的學生都有很多令人鼓舞的例子。九年前,我都係一個副學士畢業生,之後勉強找到一個升讀學位的機會。工作了八年,雖然起起跌跌,但是我都成為了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負責人員兼執行董事,成為行內鮮有的負責人材料。這段奮鬥事迹亦鼓舞了周遭的同輩朋友、後輩師弟師妹。希望作者多了解、多觀察社會上,正在奮鬥的人才故事。」
這位讀者不屈不撓力爭上游,當然值得欣賞。不過恕我直言不怕得罪講句,他之所以成功,不關副學士的事,只是與他的性格及拼搏精神有關。即使當日未能讀上副學士,憑他的勇氣決心加毅力,是半工讀或是先出來社會做事再修讀也好,他的前景一樣亮麗,前途一樣無可限量。不信?試試看!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