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itness】
【本報訊】做運動減肥最為有效人人皆知,但要「扚起心肝」運動時卻藉口多多。有兒科醫生說10個肥胖兒童訂做運動大計,9個都因種種原因無法跟隨。過來人坦言若有同伴一起運動,想放棄時有人鼓勵,持續運動的決心會大增。
記者:嚴敏慧
港童肥胖問題嚴重,每五人有一人超重或肥胖。廣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梁竹筠表示,肥胖與高血壓及二型糖尿病有關,現時平均每月有3名兒童患二型糖尿,最小的只有9歲。
要逆轉情況,加強運動最為有效。惟臨床經驗所見,要肥胖兒童做運動非常困難,「度身訂做運動計劃,遷就晒補習時間,但10個仍有9個跟唔到」,問題核心為沒有動力。
她指,不少學童對運動態度負面,認為沒趣無聊、又推說忙於學業無時間,藉口多多。
互相支持是堅持關鍵
「做運動好辛苦,對學業又無幫助,所以一直都無做」。16歲的李梓峰從小到大均為「肥底」,半年前體重達到102公斤(約224磅),以身高1.7米計算,體重指標(BMI)為35。被同學笑「肥仔」,他表面上不介意,其實心中很受傷。「聽過講座話肥會出好多病痛,唔可以繼續落去,決定減肥。」但開始時跑15分鐘已感疲累放棄,後來參加跑馬拉松計劃,加強肌肉訓練,漸漸愛上跑步。
半年後梓峰已減去逾15磅,以100分鐘跑完9.5公里,更期望1.5小時內完成周日的渣打馬拉松10公里賽事。
他指,每次跑步都會腳痛,會想放棄,但身邊有人一起跑步減肥,互相支持,才是堅持下去關鍵。
參與同一計劃的「戰友」黎志桁,經過半年跑步訓練,亦成功由84公斤減至76公斤,兩人將結伴於周日挑戰十公里賽事。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港人做運動最大阻力為「無時間、無地方、無朋友」,若能找到同路人一起做運動,對持續運動的幫助甚大。
註:以運動健康為主題的Monday Fitness,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