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港融合 犧牲自然生態

為中港融合 犧牲自然生態

【拆局】
大嶼山一如西貢,可視為香港的後花園,明明是容許港人吸口新鮮空氣的肺部,卻被形容為「腳趾尾」,背後的原因可能只是為了加強中港融合,配合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大量車流和自由行,將大嶼山變成自由行另一個購物商場。

「係瑰寶而非腳趾尾」

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形容,這是中港進一步融合的陰謀,以確保可以繼續不斷輸入內地人口,包括單程證和自由行。他指出,大嶼山面對最大的壓力是2016年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帶來的大量自珠海的車流和自由行,將會令香港負荷不來,逼使發展大嶼山和建人工島,犧牲郊野公園和海港自然生態。
他指出,很多港人抗拒更多自由行和高速融合,故應限制大橋車流,以解決逼爆大嶼山的問題,而非發展郊野公園和建人工島。他寧願大橋淪為大白象,也不想有太多車和人來港,進一步挑戰香港的承載力,特別是東涌、北大嶼山一帶。
他批評,林奮強眼中只有錢和經濟,忽略還有很多香港人希望環保、社會和經濟可以三者兼顧。「自己少去,就唔好話人唔用」,市區已被自由行攻佔,市民惟有在周末到大嶼山行山,舒展身心,「對於好多喜愛大自然、行山嘅朋友,大嶼山從來都係瑰寶而非『腳趾尾』」。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保衞郊野公園聯盟成員周月翔更擔心,開展計劃可能讓一些早着先機的「春江鴨」,有機會藉政府公佈計劃賺個盤滿缽滿。正如今次大嶼山發展,概念已令大嶼山土地經濟價值急增,相信之前已囤積土地收集丁權的發展商有機會從中獲得可觀利潤。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