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使用率低 無視每年184萬人次遊覽林奮強:大嶼山郊野公園可發展

稱使用率低 無視每年184萬人次遊覽
林奮強:大嶼山郊野公園可發展

【本報訊】屬港人後花園的大嶼山郊野公園前途堪虞。行政會議前成員、現為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的林奮強昨指大嶼山郊野公園使用率不高,認為「後花園」一說只是假設,不應全盤否定發展郊野公園。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反駁指該郊野公園一年使用量達百多萬人次,港又有大量土地可發展,「好唔明白點解一嚟就要搞郊野公園」。
記者:梁德倫 張婷婷

林奮強昨表示,發展大嶼山能令它由「醜小鴨」變成「白天鵝」。資料圖片

曾因涉偷步賣樓風波而辭任行會成員的林奮強,早前獲政府「翻叮」委任為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下月就會召開首次會議商討發展策略。林奮強昨接受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訪問時提到,發展大嶼山雖然未必會影響郊野公園範圍,但他認為不能全盤否定發展郊野公園的可能。

指「後花園」只是假設性問題

林提到發展大嶼山能令它由「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因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東涌不再是香港的「腳趾尾」,而是「橋頭經濟」,可解決就業及住屋問題。他又稱自己極之環保,要保育大嶼山不一定要留住土地,只要做好環保規劃零排放,「環境會比𠵱家好咗億倍」。
對於大嶼山內大部份土地都屬郊野公園範圍,日後發展或有阻力,林卻有「另類」見解。他指區內未發展前郊野公園使用量不高,「樹木都唔係太多」,認為社會指該地是「香港後花園」一說只是「假設性」問題,絕不認同郊野公園不能觸碰。他又重申,發展大嶼山可安置40萬人口,以環保規劃原則便可做到減少碳排放原區就業,「唔應該單睇對一、兩塊草地嘅影響」。
身兼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的行會成員陳智思則在另一個場合和應林的建議,認為可考慮研究發展非主要郊野公園用地,不同開發土地方式例如填海、建高樓等都會有人反對,政府應平衡各方意見。
曾斥發展郊野公園是「思想癌細胞」的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批評,香港已有很多方法覓地,如填海建人工島、荒廢用地、甚至綠化地帶等,「唔需要一下子就要講到用郊野公園吖」。他並不反對大嶼山要發展,但應做好規劃後才逐步落實,「唔好成日一開口就話要放幾十萬人入嚟、有幾十萬住屋需要壓落嚟」。
他又反駁林奮強指大嶼山郊野公園用量低的說法,因為漁護署2012年資料顯示,該郊野公園的遊人量達184萬人次,絕非少數。而且到訪「後花園」的人數一定少過旺角,否則便失去其意義。林超英重申,大嶼山郊野公園多年來的確為港人提供「後花園」的功能,不明白為何突然又變成「假設性」。
身兼「保衞郊野公園」行動成員的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周月翔指,郊野公園人流少並不代表失去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