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 放寬辣招只會帶來混亂與泡沫 - 盧峯

蘋論: 
放寬辣招只會帶來混亂與泡沫 - 盧峯

那些口口聲聲要求政府撤回、修訂樓市辣招的議員、團體都該好好聽聽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分析,都該認真看看樓市、樓價數據。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看到樓市的真像,才能避免令非理性亢奮重新燃點起來,把香港樓市及經濟推向危險境地。
陳德霖先生上周出席立法會會議時談到了樓市的現況及前景,他認為儘管樓宇成交比炒賣熾熱時期減少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但樓價沒有多少調整,即使豪宅價格也沒有明顯回落。他表示現階段指樓市已轉勢,已從上升周期轉向下跌實在言之尚早。陳先生是重要財金官員,言論比較審慎,有的時候不能說得太坦白。但他的話其實相當清楚,那就是政府引入雙辣招一年多以來只是穩住樓市升勢,減少瘋狂炒賣,根本不像某些議員或地產界人士所說那樣推低樓市或令樓市轉勢。
比陳先生更老實的是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政府雖然在前年十月及去年二月推出兩輪辣招,加強打壓短期炒賣活動,增加炒賣成本,但樓價仍然保持升勢。
第一輪辣招後樓價整體仍上升了百分之十。到引入買家印花稅等第二輪辣招雖然令市場有些震撼,令個別投資者減磅,樓價仍保持堅挺,沒有甚麼回落迹象。以二○一三年全年計,樓價仍比一二年上升近百分之八。表面上看,上升百分之八不算太厲害,可是今次樓市升浪從○九年底開始,到現在已是第五年,單單是二○一二年樓價已上升四分一,加上前幾年的升幅,樓價跟○八年相比已上升在一倍以上。在這樣的基礎上再上升百分之八實在不能算少,更不可能說樓市已轉升為跌。
撇開政府的統計數字,單看各區樓價包括一手新樓定價同樣可以看到樓市「發燒」未退。不管是屯門、元朗、沙田、將軍澳、馬鞍山等的二手屋苑呎價(以實用面積計)都在萬元以上,建築呎價每呎過萬的也不少。新樓盤定價同樣沒有手軟,灣仔等市區樓盤呎價都在二萬元以上,馬鞍山樓盤呎價同樣在每呎一萬三、四千元以上。這樣的天價遠遠脫離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也令年輕人望樓興嘆,難以建立自己的安樂窩。在一般樓價普遍過萬元一呎的情況下,在一般上班族仍然上車無望的情況下,怎麼能說樓市、樓價已轉勢呢?
當然,外圍經濟情況的確有變化,美國聯儲局開始調整量化寬鬆政策,減少買債規模,有關行動近期已令各地股市有波動。問題是聯儲局縮減買債規模步伐非常審慎及緩慢,隨時可以因應經濟及金融狀況而調整,不致對超寬鬆的貨幣環境有大影響。更重要的是縮減買債規模跟加息是兩碼子的事,聯儲局多位要員已明言零利率政策將維持到二○一五年底。換言之,零利率或超低利率短期內不會有任何改變,炒賣樓宇的資金成本也將保持在極低水平。在這樣的環境下,樓價根本難有調整,並隨時可以因資金湧入而再次飛升,殺業主、準買家及政府一個措手不及。所謂樓市正在轉勢實在沒有甚麼根據,甚或只是逼政府撤銷辣招的伎倆。
顯而易見,現時香港樓市在超低息支撐下仍處於易升難跌的格局,根本沒有轉勢的條件。在樓市仍未轉勢甚或隨時蓄勢待升的情況下,政府推出的雙辣招有必要維持,並且不應該減辣或有任何豁免,否則只會造成各種漏洞讓一些炒家或團體借此圖利,令市場混亂之餘又削弱政策的效果。當前樓市最大的風險仍是樓價偏高及出現泡沫,所謂轉勢之說只是在混淆視聽。若果立法會因此而為政策減辣,樓價漲升的情況將很快重現,為香港經濟、社會帶來重大危機。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