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處人員屢受挑釁 惡補應付惡客技巧

入境處人員屢受挑釁 
惡補應付惡客技巧

【本報訊】入境事務處處理出入境旅客量急升,前線人員受旅客惡言挑釁等衝突增加。入境事務學院也要調整課程,如引入模擬訓練,替新學員「惡補」應付蠻不講理出入境旅客的技巧。
記者:林社炳

入境事務學院校長何家榮說,處理出入境口岸的前線人員,查詢旅客時難免會遇上惡形惡相的旅客。入境處要「與時並進」,增設工作坊,改善前線人員的心理質素、控制情緒、詢問技巧、法律知識、熟悉程序等,冷靜處理衝突應變能力。校方有模擬訓練,教授學員如何處理突發事件。
面對水貨客、雙非孕婦及印傭Erwiana等事件,何家榮說,口岸前線人員需在幾十秒內,識別旅客的容貌、證件等資料,如有懷疑交由督導主任跟進,避免影響出入境口岸的運作效率。

入境處人員在防暴訓練中組成盾牆。

旅客數量激增,入境處人員面對挑釁或衝突的風險隨之增加。

新增民事行政法律課程

他說,過去幾年社會對政府部門決策的挑戰有所增加,入境處需新增民事行政法律課程,讓主任級人員在決策時,全面考慮清楚再作決定。
入境處發言人補充,學院主要提供兩大類訓練課程:入職訓練和在職訓練。學院亦會介紹《基本法》、《人權法》、《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平等機會法例等的知識,增加學員對相關法例的了解。
入境處安排兩名男女學員受訪,他們均感受到水貨客對本港影響,這亦是他們投考入境處原因之一。女學員林珮筠(26歲)坦言,希望能為入境處「把關」,不想香港有更多不愉快事情發生。

以不卑不亢態度執法

入境事務主任協會主席倪錫水說,接獲不少入境處前線同事申訴,指處理口岸的雙非孕婦等問題旅客,經常面對挑釁及謾罵。他鼓勵前線人員不應因自由行政策,處理入境旅客時抱着「遷就」或「賓至如歸」態度,反而應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執法。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批評,入境處因應政府要求,在各口岸增加e道,加速疏導自由行旅客,但不見得可舒緩口岸前線人員工作壓力。他擔心,最近內地確診禽流感病例增加,本港口岸需額外聘請人「目測」數以萬計入境旅客,質疑政府能否有效「把關」,處理入境旅客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