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下一輪尋寶策略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下一輪尋寶策略 - 利世民

上星期有位讀者問,為何一國的資金預期走強股市便即下跌;這位讀者直覺認為,貨幣預期升值應吸引到有更多人投機在這隻貨幣,資金要停泊在某些資產上,結果會令資產價格上升才對。讀者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是,聯儲局退市,是否代表印銀紙的概念再沒有炒作空間,股價就要下跌。

因果關係不可倒置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對經濟環境,最忌就是將兩個觀察拉上直線關係。貨幣的兌換率,嚴格來說,就是貨幣的相對強弱。所以,當市場對一個國家的貨幣需求增加,就會令幣值上升。通常,對一隻貨幣的需求上升,一是對出口貨物的需求,又或者是對這個國家的投資資產有需要。投資資產的需求,則要看回報。所以,像曾幾何時的大陸,出口和外來投資強,人民幣自然強。
當貨幣強到一定地步,資產的回報以其他貨幣去計算,就越來越低,正常的情況下,理應越來越多人希望轉碼到其他地方。而且,貨幣越強,出口就越貴,進口也越便宜,消費者往外消費的動機也越大。例子一是八十年代末日圓升值,不但增加了資金從日本流出,到世界各地去買不同資產,日本的消費者也從那時開始,更願意在外消費。近年大陸的情況亦如是,賺取人民幣的人,幾乎個個都想投資海外,以及在外消費。這個因果關係的先後,不可以倒置。
貨幣強弱要是受到人為因素影響而超出自然的水平,太高則會令資產價值出現通縮,也打擊出口。大陸一直以來的調控,是透過限制資金外流,令到國內對資產的需求一直扭曲地偏高,就是不問價追式的泡沫。可是,2007年泡沫爆破後,股票市場至今仍然未消化處理資金扭曲錯配,所以過去七年,投機者寧選地產也不買價格明顯受壓的A股。事實上,資產泡沫未必次次都涵蓋所有資產類別。大多數情況,泡沫的發生總是在不同類別之間輪流上演。又以美國為例,千禧股瘋後是樓市,樓市泡沫爆破後,最近一次當炒的又是股票,下次尋寶要買甚麼,不用我多解釋吧。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