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本文之時,我剛在上海出席了拜恩最新球鞋的「首發」儀式。活動以藝廊派對的形式舉行,現場有多個大型藝術裝置,主題都是圍繞球鞋設計及拜恩本人的形象。事實上,這雙球鞋的整個設計及營銷概念,都將它當成「藝術傑作」來進行。想起來,球鞋潮流最初不過從街頭興起,走到今天成為如此巨大的產業與流行文化,實在是很驚人的發展。
80年代初及以前,NBA並沒有甚麼球鞋文化可言,球星絕大部份只穿着簡單的帆布球鞋作賽。改變這一切的,還是「籃球之神」米高佐敦,他的Air Jordan球鞋是第一個成功的球星冠名球鞋系列,扭轉了整個運動品牌的命運,開創了一條全新的營銷道路,也為其他後輩開拓了一條大財路。其影響力時至今日依然不減,根據財經雜誌的資料,佐敦品牌佔美國籃球鞋市場達一半,近期更不停爆發復刻佐敦球鞋的潮流。
球鞋產業現時已成為了NBA職業籃球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對聯盟及旗下球員的影響力非常大,球星形象亦跟他代言和冠名的球鞋密不可分;無論是力量型的勒邦占士穿上幾何線條構成的戰靴,抑或拜恩穿着輕薄快速的球鞋,都使他們的個人形象更突出。
雖然也有球迷嫌運動品牌對NBA的影響力太大,但畢竟職業運動就是商業,品牌對推廣球賽的助力,還是利多於弊。
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