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再現走資潮,一度震散環球股滙市,令投資者再成驚弓之鳥,擔心危機再擴散會成為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8年金融海嘯翻版。不過,當年危機源於資產泡沫爆破,相反今次走資潮是由美國聯儲局退市引發,故局勢發展會由儲局主導,受控程度較高,破壞程度料不及過去兩次危機;但由於退市行動始終是史無前例,投資者亦要提防「黑天鵝」效應,需小心為上。
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始於亞洲大部份國家經濟發展過急,以至數年內資產泡沫湧現,其後相繼成為國際炒家攻擊對象;加上當年亞洲區內很多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未成熟,未有對資產泡沫問題作即時應對,外儲實力亦不夠,才讓投機分子有機可乘。事件由97年中起一直擾攘至98年底才平息,但亦令各國央行上了寶貴一課,開始意識到滙率改革及維持外儲的重要性。
至於2008年金融海嘯,則由於全球銀行業持有太多高危衍生品,包括次按等有毒資產,加上槓桿操作過度,令不少「大得不能倒」的大銀行亦相繼倒下。由於事態發展無先例,亦無人能操控,只能靠各國政府及央行事後運用非常規手段作出補救。而這次危機的影響力則遍佈全球,甚至可以看成現時新興國問題的源頭。
儲局力控退市預期
今次新興市場走資潮,禍根始於美國聯儲局過去數年瘋狂印鈔,令熱錢不斷輸出至新興國家市場。當儲局前主席伯南克去年5月起開腔透露退市端倪後,新興市場走資潮就展開。直至上月底適逢中、美兩國經濟數據欠佳,更令市場對前景添憂,進一步將資金從風險資產抽走,當中較弱勢新興國家如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南非及俄羅斯等貨幣更先後急挫。
就今次震盪的背景而言,新興資產泡沫爆破始於美國聯儲局,即幕後有一「大佬」在操盤,情況明顯與98年及08年兩次危機不相同。雖然風險資產及避險資產之間的資金流向,在世上無人能阻止,不過,儲局現時正極力控制着退市預期,亦即市場的投資情緒,有此穩陣操盤手掌控,問題不致太嚴重。
自從上兩次危機後,不少國家包括新興國都已有充足外儲及財政改革,將債務問題減輕,當中以南韓和墨西哥為表表者,兩者更可受惠於美國需求增長。
反而,要擔心是現時一些情況較差的國家,其中金磚四國正面臨調整經濟模式的挑戰;土耳其 、南非等國則過份依賴低廉的信貸和不可持續的消費基礎,阿根廷更是債台高築。若上述國家不能立時修正外儲不足或外儲太多等問題,在美國退市令超低息環境告終的情況下,確有震盪機會。
值得一提是雖然儲局操作退市所引發問題,較過去兩次危機更能受控,但退市始終是沒有先例的行動,故亦不能不提防有意外出現。
資金重返發達國 中港股難獨善
【資金流向】
觸發資金大舉撤離新興國的陰霾,除令個別市場股市及貨幣瘋狂下挫外,資金流向報告亦同樣顯示,過去一季資金持續從新興國股市流走。
據EPFR數據,單計上月新興國的總計走資金額已高達122億美元(約951.6億港元),在資金持續回流成熟市場的趨勢下,中港股亦難獨善其身,近兩月亦由大吸資變大走資。
綜合市場引述的富瑞(Jefferies)資金流向報告,中國股票基金在三中全會後經歷的吸資蜜月期已瞬間結束,並在12月初掉頭走資,截至上月29日止的八周中,有七周均錄走資,累計走資額超過19億美元;港股基金亦連續七周錄得走資,累計有6.5億美元資金撤走。
港滙近日反彈
不過,中港股基金會否重演去年第二至第三季持續長時間走資的情況,目前仍言之過早。截至上周四止,港滙指數連續三日反彈,並一度由低位7.768回升至7.7513的半個月高位;同時,A股ETF(指數買賣基金)近日再現吸資,A50中國(2823)上周二一度單日吸資逾10億元,美國掛牌的FXI在上月底亦曾單日見2.5億元資金流入,或為重新吸資埋下伏線。
今次危機幾時爆 看日圓和美債
【量度指標】
市場變遷,加上金融創新,量度市場風險的指標亦跟隨改變。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為例,歐美等發達國其時置身事外,美元這隻儲備貨幣是量度市場風險的晴雨計。相反,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美元地位亦岌岌可危,有爆煲指數稱號的信貸違約掉期(CDS)取而代之,成為衡量市場凶險的明燈。至於今次新興市場走資危機,引發風險資產拆倉,避險資產日圓和美債,就是評估今次危機的benchmark。
1997年7月1日,泰銖滙價急挫,為亞洲金融風暴揭開序幕,區內貨幣兵敗如山倒,資金湧入美元避險,在97年7月至12月底,11隻亞洲貨幣當中,除了人民幣和與美元掛鈎的港元,區內貨幣無一倖免,當中以泰銖及印尼盾最傷,分別重挫47.45%及54.99%,現今擔當避險貨幣的日圓,期內亦要貶值12.26%,追蹤美元走勢,就能評估市場恐慌程度。
2008年金融海嘯因美國是災難源頭,美元信心瀕臨崩潰,用作對沖美國信貸違約風險的CDS,最能反映當時的市場恐慌情緒。2008年4月底,美國5年期CDS僅5.8個點子,但雷曼兄弟爆煲後,市場恐慌情緒急升,5年期CDS於2009年2月24日曾升至100,即每1,000萬美元合約,每年保費高達10萬元, 其後聯儲局及多國央行聯手救市,危機逐步平息,5年期CDS於2009年中曾回落到20附近。
日圓成避險貨幣
今次新興市場走資危機,由於聯儲局開始收水,與日本推無限量寬及弱日圓政策背道而行,沽日圓這種套息交易活動再次熾熱,日圓強弱成為市場信心最佳指標。在去年5月新興市場走資危機時,日圓跟隨市場不安情緒反彈,美元由去年5月底兌102日圓,跌到6月底的94。而上月底新興市場再翻波,亦出現同樣情況,美元兌日圓,曾由近105水平掟落100邊。
投資者趁低撈貨 專家看法分歧
【前景分析】
美國退市令新興國添煩添亂,是否反映資金正大舉撤離,環球專家分析意見兩極,有人認為有機會演變成另一場環球金融大災難;相反,有人直指市場恐慌不合理,投資者應視為撈貨良機,反映市場對前景仍未有真正方向。
悲觀派陣營中,包括末日博士麥嘉華,他認為聯儲局量化寬鬆徹底失敗,只推高資產價格,未有改善大部份人的生活質素,料股市短期調整兩至三成,個人希望能跌夠四成;至於RBS歐洲宏觀信貸研究部主管Alberto Gallo亦指,新興市場走資反映中國和巴西或出現信貸緊縮,其他新興小國難獨善其身,擔心繼次按危機、歐債危機後,第三波環球金融災難將爆發。
明年情況堪憂
金磚市場之父、高盛資產管理前主席奧尼爾認為,美退市實際上對全球均有影響,不應與個別新興國家混為一談,以危機來形容是荒謬,應視為入市機會。
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則表示,除非新興國貨幣跌幅高至兩、三成,加上美元及黃金飆升,否則仍難斷言資金撤退,估計只是環球以股換債的避險活動作祟。惟他指目前各國基本因素疲弱但資產價格炒高,已隱現危機,但未必今年爆發,最快明年才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