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沙混水變「利刀」 專割金屬物

鋼沙混水變「利刀」 專割金屬物

【本報訊】今次於灣仔鬧市發現的2,000磅巨型二戰炸彈,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拆彈期間步步為營,必須以低溫切割彈殼及燃燒炸藥。消息稱,此類切割方法名為「水力磨沙」,屬近年拆彈常用,專家指當局是以特殊機器將水及鋼沙混合,再以高壓噴嘴射出,釋出的強度足以切割金屬物件,同時水亦能將溫度降低,減低觸發爆炸的機會。
據稱,警方早於2010年開始,引入第二代水力磨沙切割法,將水及鋼沙混合化作「利刀」來切割彈殼,其後抽走內裏的炸藥,並進行燃燒,由於該方法環保及安全,其他如鋼材業、管道工程等行業亦有應用此切割法。

「水力磨沙」港慣用

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稱,水能降溫,鋼沙則能加強磨擦力,將兩者加入一部特製機器,並透過高壓噴嘴噴出,釋出一刻兩者會混合一起,在強大水壓與鋼沙的雙管齊下,強度足以切割金屬等硬物。
盧覺強續稱,當成功將炸藥抽取後,由於炸藥已脫離彈殼,暴露於空氣中,故原先逼於彈殼內的壓力會大大減低,即使燃燒起來,爆炸力亦遠遠不如原本般巨大。雖然當局指將溫度控制於400℃以下,似乎十分高溫,但在外燃燒時已大大減低威力,相信當局已衡量情況,並已逐少逐少分批燃燒,避免出現大規模的炸藥爆發。
其實本港已非首次使用水力磨沙拆彈,其中去年11月,新蒲崗譽港灣對開的沙中線啟德站地盤,有工人掘出一枚三呎長、250磅,同樣由美軍於1945年時投擲的炸彈,由於殺傷範圍可達100米,最終當局亦以相同切割方式完成拆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