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農曆新年,正要和家人上機到北海道的前一晚,聽到了一個噩耗,年僅46歲的菲臘西摩荷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突然在紐約寓所內猝死。
在《冷血字傳》(Capote)奪得奧斯卡之前,我想大概沒多少觀眾留意到他,畢竟大部份人都是鍾情俊男帥哥,而不是他這種性格演員。
荷夫曼是我近代特別欣賞和鍾情的男演員,所以在收到這個消息後,對我來說可是個極大的震撼。我是在《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中留意到他,那時候的荷夫曼還很年輕,飾演在審判會上供出惡作劇,然後在台上被阿爾柏仙奴(Alfredo James Pacino)大罵的那個富二代,荷夫曼演得恰到好處,他那帶點陰柔的演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還特意找了一下演員名單,看看他是誰。
後來還在不少獨立電影中見到他,就像《賭場縱橫》(Hard Eight)、《緣來就是你》(Next Stop Wonderland)和高安兄弟的《大保齡離奇綁架》(The Big Lebowski),當然還有《一舉成名》(Boogie Nights)和《你快樂嗎?》(Happiness)。
擊倒靚佬湯
記得《緣來就是你》在香港推出DVD時,我根本沒去看,因為我對這種繙譯片名有點不敢恭維,特別「緣來」和「原來」這種食字片名,我尤其受不了。記得金培達向我推薦了這電影好幾次,我都沒理會,直至有一次他忍不住,要我給這電影五分鐘時間,他在公司裏開第一場給我看。第一場就是女主角跑步回來,剛看到荷夫曼從家中收拾了東西出來,女主角驚訝地問為甚麼要和她分手,他一臉愁容地說不能解釋,已把分手的七個原因都錄在錄影帶中,讓她自己去看,當女主角哀求他別走時,他說就是因為她聽不到別人的說話,剛才不是說了別再討論,這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最諷刺的是,他連錄影機也一併拿走了。
這個開場,讓我深深的愛上了這部電影,我也在這十多年來,經常把它推薦給別人。雖然荷夫曼的演出不多,但是因為他,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然,同年的《你快樂嗎?》更是驚為天人,那種殘酷的黑色幽默,實在叫人哭笑不得。我不知道《人生交叉剔》(Magnolia)的導演保羅湯馬士安德遜(Paul Thomas Anderson)是不是在1996年他的第一部電影才開始認識荷夫曼,但他隨後亦成為了安德遜的鐵腳,由1997年的《一舉成名》至1999年的《人生交叉剔》。
無可否認,《人生交叉剔》中的每個演員,也演得恰到好處,可是我深深被荷夫曼做的那個看護員所吸引,可惜戲份不多,加上大家始終對於一貫偶像的湯告魯斯(Tom Cruise)之脫胎換骨,讚譽有加,於是光芒都被他蓋過,但對我來說,電影中荷夫曼之演技,確實是徹底地技術性擊倒了湯告魯斯(突然想到,荷夫曼在天有靈看到這句話,可能不覺得是個讚美,但希望他別介意,因為對我個人或一般觀眾來說,這個應該算是讚美吧)。
橫掃頒獎禮
荷夫曼讓整個九十年代末期的獨立電影變得精采,透過跟許多新銳導演合作,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多變性和驚人的演出彈性,在後來二千年的《不日成名》(Almost Famous),荷夫曼透過飾演傳奇樂評人Lester Bangs,讓他得到大批的最佳男配角提名,可惜遺憾是沒拿上幾個。2002年,荷夫曼除了繼續跟安德遜合作了《私戀失調》(Punch-Drunk Love)外,還有另一個值得叫人留意的,就是《沉默的赤龍》(Red Dragon),這個是《沉默的羔羊》系列原著小說的第一冊,其實在八十年代已被拍過一次,當傳出再被翻拍時,我就想到那個在外殺人的兇手,應該找荷夫曼。果然荷李活的casting director不負眾望選上了他。
可是我一直為觀眾沒有注意到他,和沒機會讓他演上一個電影的主角,而替他感到不平。但這個沒有等上多久,在2005年的《冷血字傳》,荷夫曼終於使出渾身解數,他透過膚色、髮型、儀態和聲調,把傳奇作家楚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神態表露無遺,讓整個電影神采飛揚,更橫掃了歐美大堆最佳男主角獎項。當時我在戲院內看到,實在激動,因為除了電影好看外,更重要是我替荷夫曼終於吐氣揚眉而感到高興。
《冷血字傳》的成功,讓舊拍檔湯告魯斯又再找上他,在《職業特工隊3》(Mission:Impossible III)中,擁有剪接權的湯告魯斯,把同片的所有男演員都剪得面目模糊,只有飾演反派的荷夫曼,是稍為聽到多一點連貫對白的唯一一個角色。當然也許是因為他演的是反派之關係,畢竟湯告魯斯不可能跟隱形怪魔對決啊。
影碟已斷貨
2007年的《沙煲兄妹日記》(The Savages)、《韋氏風雲》(Charlie Wilson's War)及其後的《聖訴》(Doubt)和《出位樂人谷》(The Boat That Rocked),每次我和太太在戲院裏看到荷夫曼的出現,都會不禁鬆一口氣,因為我們知道這個電影肯定有看頭。荷夫曼的演出當然仍是一樣,但更重要是我相信他的選片眼光,他總會選到一些好電影。這個是很重要的,某些演員演技雖好,但選片總是很爛(我突然想到國外和本土的好幾個名字,但為存厚道,還是按下不表比較好),當然,有些時候是他們眼光不濟或遇人不淑,但大部份時候可能是因為生活所逼。所以我們看得出,荷夫曼其實有製片的眼光,他選角色之餘,也選故事。
荷夫曼的離世,讓我感到難過,因為他是個非常傑出的演員,遺憾再沒機會看到他的演出。在知道他死訊的那個晚上,我本應在家收拾行李,可是思潮起伏,最後還是和太太跑到附近的影碟店,途中在想,也許會有一個關於荷夫曼的專櫃,把他過去演過的電影都整理出來,然後好歹買幾片回去(雖然他大部份的電影我都有,可都放在北京,一時間沒法拿來悼念),可是到了店舖後,才發現甚麼都沒發生,於是向店員查問《冷血字傳》的DVD,他找了半天,最後告之這電影早已斷貨,也沒補貨多年。
但願有電影節能緬懷一下這位天才演員,能在戲院中再一次看到他的一系列演出,就是一件幸福不過的事。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