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電視妖魔化廣東話

教育電視妖魔化廣東話

【本報訊】教育局最近把廣東話定性為「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引來港人不滿,局方剛剛才致歉,卻又面對另一波批評。網民發現兩輯教育電視短片,有妖魔化粵語之嫌,文化界人士更直指教育官員是跟隨北京政府打壓方言的做法,荼毒兒童。

被斥荼毒兒童

引起爭議的教育電視節目,分別為2004年用於小六生的《驚心動魄(粵普比較之二)》,及2006年用於小四生的《語文雙女俠(口語和書面語)。其中《驚》片出現了「魔俠」一角,聲言「要用粵語一統天下,最恨普通話了」。魔俠以廣東話詞彙攻擊代表普通話的女俠「冷月」,但都被她以同義的普通話詞彙一一擊退。

而《語》片則有「口語女俠」與「書面語女俠」的連場惡鬥,書面一方成功說服口語一方接受廣州話不能用於書面。據官方簡介:「廣州話口語不能用於書面的原因在於它不規範,不能達到與多數人溝通的目的。」
未知現時有否小學仍讓學生看這兩個節目,但最近網民把兩條短片上載到討論區後,即引起激烈批評。研究廣東話的《正字審查》作者彭志銘狠批教育官僚妖魔化粵語方言,是荼毒兒童:「將廣東話文化貶低,係中國大陸行緊嗰一套。中央最怕地方意識,一直透過殲滅方言去打壓。𠵱家好多上海細路都唔識講上海話,咁樣係對唔住國家、對唔住世界文化遺產。」
教育局則回應稱,有關教育電視短劇是10年前由前教育統籌局及香港電台聯合製作,只是運用戲劇效果介紹廣東話及普通話詞彙對照的實例,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絕對無意抬高或貶低任何一種語言。局方並聲言「一直重視推廣兩文三語,以保持香港的特色及競爭力」。

形象討厭的「魔俠」以粵語守護者姿態出現,被網民質疑妖魔化粵語。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