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驗室是科技的育嬰箱,在香港大學工作40年的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實驗室主管吳國恩,見證70年代本港利用活猴、眼鏡蛇等作實驗,又成功培育「試管老鼠BB」,到2003年沙士肆虐期間,教授及實驗室團隊輪班工作,破解沙士基因圖譜。本身是職工會會長的吳國恩,兩年後退休,目標為同事爭取長期聘任制度。
記者:彭美芳
港大下星期二(11日)將頒發職員長期服務獎,今年有142人獲獎,其中12人服務逾40年。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實驗室主管吳國恩,1973年中五畢業後,18歲入職港大任職實驗室助理,由低做起,90年代轉為管理層。現時為教師及研究生提供實驗室支援。他曾協助生殖研究,包括在1978年的試管老鼠嬰兒科技,全港獨家。
見證早年活猴做研究
今年58歲的吳國恩經歷港大不少經典事件。70年代羅富國科學館大火,深夜目擊大火燒毀大講堂,更險些波及二樓的實驗室,當時他擔心火種燃點化學品,在火場外留守。70年代後期,香港的科學實驗活躍,包括利用成年活猴及眼鏡蛇做實驗,吳國恩曾助研究學者在猴子的消化系統找生蠔的寄生蟲,了解流浮山蠔的蟲對人體影響。他也曾見過教授利用眼鏡蛇,研究睾丸細胞如何判斷性別。港大後來因人道理由,停做這類實驗。
2003年本港爆發非典型肺炎(沙士),吳國恩最難忘一、兩個月內不停地在實驗室尋找沙士「真兇」,當時全校學者及實驗室人員投入抗疫,為爭取時間,研究團體及實驗室人員留在實驗室「屈蛇」。
此外,吳國恩94年曾陪同校內教職員到工會求助,爭取公平待遇,他認為工會可幫助僱員解決勞資糾紛,同年加入工會,最難忘是2006年因減薪問題而引發兩次數百人和校方對話、集會等,最高𥧌有700人參加。
感嘆「大家庭變咗企業」
新校長馬斐森4月上任,吳國恩期望校方減少短期合約制員工比例,提升長約的比例,增加員工安全感。在港大40年,吳國恩覺得「由以前大家庭變咗企業」,港大教職員5,000,人和人溝通漸少,感慨人情味不如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