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掛齒:速度 - 何輝

何足掛齒:速度 - 何輝

近幾天歐洲球壇大戰連場,西班牙盃有馬德里打吡、英超也有「超激戰」車路士打破曼城的主場連勝。由1月初馬德里體育會和巴塞隆拿的超級壓迫戰開始,大家用目測也能發現,速度確實從未如此重要過。
說到目測,大家也可拿70、80及90年代頂尖足球的比賽片段比較,會發現特別是近5年足球比賽在飛快地加速。無可否認,科學及醫學的融入令球員可在更頻繁及更極限速度上進行比賽,簡單如訪問英超球會時介紹的,比賽後浸冰池加速回復也作出了貢獻。
說到速度,很多人會引用一個人的100米跑時間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快」。但要引伸到足球便要加上很多細節,用2008年北京奧運百米男子決賽為例,牙買加飛人保特在起步時8人中排第7,但到70米處才絕塵!足球場上的速度,一段過可跑整個球場、也有一段入滲的幾十米、當然盤扭中及突發起動用的變速是幾米之內。2009年拉科魯尼亞大學做了一個非常難得的研究,用美斯及C朗作比較!在5米,美斯達到20公里時速而C朗則是18公里;而在30米處,C朗能達到30公里時速,而美斯則是28公里。
有趣地,摩連奴在對曼城中擺放了3種不同類型的快速球員;他們是超短途快馬韋利安、盤帶中很快的夏薩特及跑整個球場非常快、在巴西時已有「藍色肯雅人」之稱(讚他高速奔跑的耐力及速度)的拉美利斯。當中上半場拉美利斯的單刀熨射最明顯,在後場他是尼格度的攔截者,反過來便連同上述兩者組成人多打人少!車路士比賽中的快擊盡顯他們不同的「快」,The Happy One的部署委實令人佩服!
何輝
廣東省體育台體育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