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局網站文章指廣東話「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被網民炮轟,經傳媒報道後馬上跳出來撲火歉意。但道歉不代表事件完結,網上就不斷流傳納粹元首希特拉的一句名言: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先從他們的學校裏下手。由教育局開先例,為香港粵語作出定義,難免令人聯想起「推普廢粵」會從學校着手,兩文三語終成兩文兩語。
為甚麼中國的法定語言會是普通話,其他存在於中國的語言,例如吳語、粵語會變成方言?網民的擔憂,亦脗合語言學家Max Weinreich的看法:語言就是擁有軍隊和海軍的方言。伴隨普通話的正是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或者說普通話本身就同一支軍隊一樣。如果推普在香港進行,一場無硝煙的攻伐不免會發生。
語言的存在,除了用作溝通和書寫外,更會影響人的思考和理解方式。一種語言的興衰代表一個民族的興衰,語言的存亡代表民族的存亡。深明此道的統治者為了要令人臣服於政權,控制人民的語言就控制他們的思考,控制思考就可以消滅文化和歷史,令失去根的人無法對政權作出反抗。
普通話和簡體字成為現今中國的主流,不只令大部份中國人失去了他們原有的文化,無法將自己族群的語言傳承至下一代,同時令大部份中國人失去了族群的集體記憶。在強推普通話成為單一、強勢語言下,其他語言紛紛覆亡,其害遠比滿清入關強令剃髮易服更甚。
強令剃髮易服,雖令關內漢人改變風俗,然而關內各族溝通語言不變,代表他們的思想能夠繼續傳承,所以滿清入關後未能徹底去除異見者,反而激起頑強抵抗。面對關內反清勢力的抵抗,滿清以屠城方式應對,然而,不論滿清採取多少手段鎮壓平亂,不消滅語言就無可能徹底消滅關內的反清意識。滿清1644年入關,200多年後的1911年,辛亥革命都是打着反清旗號,可見不將一個地區語言和文化徹底摧毀和滅絕,統治時間再長都會落得亡國收場。
自中共立國,60多年來推行普通話和簡體字至今,我們知道反右、大躍進、文革……但除了新疆、西藏外,我們從未聽到激烈、頑強和有組織的武力抗爭。就算六四事件中示威的學生,所採取的方式都只是集會、絕食,期望共產黨會理解他們的訴求,改革政制,根治腐敗。
摧毀文化和語言的統治方式,遠比武力鎮壓來得更有效益。如何能夠在征服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後,得以長治久安?西方政治哲學家Machiavelli的著作《君主論》,當中就有幾項要點值得注意。「對於已經習慣在自己的法律下自由生活的國家,征服之後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方式維持既有的成果:一是毀滅;二是征服者親自坐鎮;三是容許他們活於自己的法律下,但強迫他們納貢,並扶植對你親善的政權。」Machiavelli引用斯巴達和羅馬在征服一些地區後的處理手法,以證明何種方式最為高明:「斯巴達人……扶持由少數人組成的政府,終究失去控制權。羅馬人為了保有……徹底加以摧毀……事實上,除了加以摧毀,根本沒有穩當方式保有既得成果。」
西方歷史上,如果一個政府或者君主要鞏固既得成果,即保有佔領的區域和版圖,惟有摧毀方式最為見效;而Machiavelli就從歷史的角度去證明這一點。
中共強行迫使中國人以普通話為母語,作日常交流和應用,只要推行普通話的方針不變,相信新疆、西藏不久的一代都會不自覺地遺忘自己的語言、文化和歷史,如同其他發展較為蓬勃的地區,如上海一樣,上海話的消失可能已經暗示了疆、藏兩地的將來。早年廣州曾經發生一件激起民憤的事,廣東省政府下令政府官員、學校、會議和集體活動、廣播電台、電視台和網絡音視頻節目等均須採用普通話,以便「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範漢字(即簡體字)」,可以看出政權魔手已經伸到廣州,「推普廢粵,棄繁從簡」早晚會令粵語在大陸消失殆盡。
那教育局是要「推普廢粵」?若然問這個問題的人不是香港人,而是統治者,Machiavelli大概會這樣回答:「任誰佔領習慣於自由生活的城邦卻不予以摧毀,早晚會被那個城邦給摧毀,因為那樣的城邦總是會以自由的精神和傳統制度為名起義,時間流逝或施以恩惠都無法消除他們的集體記憶。不論怎麼防範,只要他們仍聚居一起就不會忘懷那種精神和那種制度,一旦有機可乘就會像比薩一樣,臣服於佛羅倫斯人一百年照樣逮到機會尋求獨立。」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