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男籃隊,曾經是世界籃壇的經典,92年夢幻隊在巴塞隆拿技驚四座,手下敗將賽後不是惋惜、懊惱,而是爭相找他們簽名拍照;00年卡達在悉尼飛越7呎長人入樽,也是經典,但之後美國隊往往成為NBA明星的負擔,白朗戴維斯、拿芬斯、軒域治等只算一線尾二線頭球員,也代表過美國隊,當然成績亦每下愈況。
到06年情況始終改善,因為一個人的名字:科錫維斯基(K教練、圖),美國男籃早前公佈集訓隊名單,為今夏世界盃甚至兩年後巴西奧運部署,長傷的戴歷路斯望夏天復出,趕上開往西班牙的尾班車,巫師後衞禾爾以落選美國隊,作為鼓舞自己更進步的動力。
為甚麼有這個改變?不是美國籃協提高獎金,而是NBA球星能代表美國,除了有一份榮譽感,還能當K教練的子弟兵。K教練出名嚴謹,對比賽、對練習亦然,但從沒有聽過美國球員對K教練不滿,他猶如一個嚴父,除了教懂你打籃球,還有更深遠的做人道理。在芸芸集訓隊新丁中,我更希望K教練可讓帝王的吉辛斯「生性」,這位23歲中鋒活動能力、體能一流,唯一還是心態問題,如果K教練能令吉辛斯受教,對帝王及美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文:牽牛
細個睇傑特打波,𠵱家睇傑特帶波,老餅都睇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