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維穩黑手正扼緊香港新聞自由咽喉,有「香江第一健筆」美譽的《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於《信報》專欄,針砭本港新聞自由現況。文中直指「盤據內地的新聞檢查幽靈已在港澳傳媒間徘徊」,回歸後本港新聞自由萎縮,源於「擺布新聞」的人越來越多,包括報業東主、「惡造新聞」的業界,及「西環」與港府對新聞的干預。文章又指,新聞自由代價不菲,需有人付出重大代價才有一絲希望。
「擺布新聞的人」漸多
林行止昨日專欄題為「捍衞自由老共起家,擺布言論欺世誤民」,是其評論本港新聞自由文章的上半部,下半部仍有待發表。他在文章指,去年2月特首梁振英威嚇控告《信報》評論員練乙錚誹謗,已凸顯特區領導人「稍欠自省涵養」,對言論自由容忍度急速下降,而且打壓言論自由的意向甚為明顯。雖然本港回歸後的制度及法律未變,但新聞自由正在萎縮,衝擊來自「擺布新聞令其漸漸質變的人」越來越多,「回歸以來新聞自由空間的窒息感,根本源於有關各色人等失去恪守職份、彼此尊重的社會規範」。
文章指,新聞自由是文明社會信奉的價值和理想,但世上沒有免費午餐,要換取新聞自由的一絲希望,就要有人肯付出重大代價,包括蒙受「抽廣告」等經濟損失、甚至失去人身自由及性命。
文中又引用共產黨「元祖」馬克思著作《論新聞自由》(On Freedom of the Press),「缺乏(新聞)自由是對人類的致命打擊」,不可能因傳媒有瑕疵而嚴加管制甚至封殺,批評「當代自稱馬克思主義信徒的當權者」已忘記有關說話。他又指,強制傳媒按政府意旨報道新聞和評論時事,只會是專制國家假借和諧、維穩之名的「恒常」公事。
去年8月林行止曾在專欄指,無法做到「文人要為國家而非忠於自己的識見」,也過了「迎難而上」的年齡,稱「擱筆不寫也許是眼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