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伊始,港股復市即跌個馬覆人翻,大瀉637點,為有史以來開年第二大跌市,名副其實馬失前蹄,絕不是好兆頭。
財經演員和經濟學家的解說大多依樣畫葫蘆,無非是美國聯儲局經已啟動退市機制,孳息早晚回升,全球游資開始從新興國家和地區流走,重返歐美市場,加上中美最新公佈的製造業數據皆差強人意,位高勢危的美股遂借勢調整,出現獲利回吐,帶動全球股市大幅波動。
其實,投資市場大幅波動是金融資本主義當道的常態,尤其是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經濟大國競相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後,流動性氾濫,資金走向已成為全球各國、地區市場榮枯的主宰,有水則生,水退則死,屢試不爽。對於股市短期的波動,實在毋須大驚小怪,反而是一次短線投資的良機。真正值得重視的,是經濟長期趨勢的形成。
作為亞太區最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股市的表現早已並非本港經濟的寒暑表,而是中國經濟和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夾縫的金融賭場(Casino Economy)。只要基本格局不變和香港繼續維持碩果僅存的比較優勢,即沒有外匯管制和聯繫匯率不變、資金自由進出、交易費用相對低廉(包括簡單稅制)和法治及私有產權不變,港股便不會變成一潭死水,退化成為大陸股市。後者即使經濟保持世界罕見的高增長,亦連續六年熊市,完全違反教科書傳授的定律。事實上,過去五年,除了二○一一年,港股每年的走勢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年初向下調整,年中以後便逐步回升。主要原因是基金經理的搵食策略,年初質低大市吸納,年尾炒高攞彩分紅,如此而已,當中不存在甚麼投資大智慧。
但今年歷史未必會簡單重複,因為不管中國大陸和香港,都存在難以預料的政治經濟變數,足以驅動資金大量流走。一旦不幸而言中,無論股市和樓市,都會出現大動盪。
一個最簡單的投資要訣,就是盯緊港匯指數的走勢,因為香港經濟過去五年幸保不失,依然維持一定的增長和充分就業,全因財聚香港。金融海嘯後,因為特區政府保證留港資金百分百安全和聯繫匯率不變,所以停泊在香港的游資逾萬億,本港銀行資產和M2及M3分別增加了五萬億和三萬億元不等,由此創造的財富效應是股樓維持暢旺和內部消費得以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當然,香港亦受惠於大陸以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而黑金以不同形式源源不絕流入香港,是香港股樓不墮的關鍵。
值得慶幸的是,中共雖然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全面操控香港,但現時卻不敢改變香港的金融格局。因為改變遊戲規則對規模在港越來越大的權貴官僚資本,無論個人抑或集團,只會弊多於利,他們又豈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最重要的是,儘管大權獨攬的習近平要在大陸雷厲風行反貪腐,但打左燈一樣可以向右轉,因為明令「裸官」要解決家眷海外資產和居留權問題的期限是二○一五年。換言之,大陸各大小貪腐黑金不單會繼續走資,還要加速走資,解釋了何以大陸股市即使跌至平均市盈率僅為十倍亦毫無投資價值,而今年港股尤其是方便洗黑錢的賭股,依然大有可為。
不過,除非香港真的可以落實「一國兩制」,名副其實「港人治港」,保持香港原來獨一無二的特色,尤其是自由與法治不變;否則黑金只會把香港當作中轉站,遠走高飛才可以策萬全,而中港政治格局一旦出現大變動,便即會啟動資金大量流走。這是根本趨勢的大改變,投資者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