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Android的破壞性創造力 - 利世民

利字當頭:
Android的破壞性創造力 - 利世民

聯想(992)的股價昨天暴瀉,似乎投機者一般都不看好Motorola Mobility那宗交易。畢竟,智能手機不再是市場增長所在,毛利率也可能不斷被壓縮。再講,反正是做Android手機,聯想要Motorola來幹甚麼,像小米那般專注性價比,或許更有賣點。事實上,在智能手機市場,聯想前面只有三星、蘋果等巨無霸,可以說聯想已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也可以質疑,究竟買Motorola可以帶來多大的協同效應?
智能手機同質化既成事實,行業也步入新的均衡狀況。另一邊廂,受影響的企業,除了手機生產商,還有提供網絡服務的電訊商。
手機生產商和電訊商的關係,從來都教我感到着迷。電訊商之間鬥服務穩定、鬥快、鬥平,但本質上也是在同一條線上競爭,假如說競爭單一化,電訊商面對的困局,要比手機生產商所面對的來得更嚴重。一直以來,電訊網絡商最大的differentiation,就只有偶爾得到個別手機的獨家代理權,尤其是在蘋果推出iPhone之初,正是得iPhone得天下。當然,這種關係永遠都是短暫的,到最終還是每個電訊商都有iPhone,而Android機無論是哪一家的出品,從來都沒有那種帶動改變市場的能力。
不論是手機抑或電訊網絡商,已經進入了另一種市場階段。過去幾個月,美國幾家流動網絡服務供應商,由T-Mobile開始,開始有割喉式減價搶客的競爭,而且T-Mobile首次提出,沒有綑綁式合約、沒有數據上限、漫游數據不另收費等「超筍」條款。說到底,手機市場同質化,首先受影響的,就是靠手機搵食的電訊網絡商。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一、兩年間,同樣的趨勢將會在各個市場倒模式地重複,電訊網絡商的盈利難以看好。手機和電訊商的性價比競爭,代表市場再進一步普及。原則上,將互聯網推展到每個消費者的趨勢,對Google的策略,最是有利。
歷史好像總有一定的規律,由蘋果牽起的革命,總是由另外一間公司以極大的破壞性創造力來完成任務,當年的PC如是,今天智能手機亦如是。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