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今年置業不化算樓市開展新跌浪 加息風險增

專家:今年置業不化算
樓市開展新跌浪 加息風險增

【本報訊】踏入馬年,環球股市不穩,本港樓市在供應漸增及加息預期等不利因素湧現下,已呈現跌勢,綜合學者及專家意見,盡可能將買樓決定押後,觀望一至兩年,屆時有可能「以同等價錢買更大單位」。
記者:蔡家儀

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17.56,按周跌0.54%;至於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報116.47,按周跌0.61%,兩大指數同創逾一年新低,並連續三周低於去年2月公佈雙倍印花稅(DSD)後的水平,預示新一輪調整開始。
成交方面,按土地註冊處顯示,去年全年本港一手私樓註冊錄得9,986宗,按年跌23%,二手僅41,784宗,按年減少四成。至於租金,以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租金指數計,去年11月份整體租金指數按月升0.38%,為連續八個月上升,累計升幅3.55%。其中,細單位租金累升4.5%。

建議觀望一至兩年

上述數字反映現今香港樓價仍然高企,成交量銳減,樓價呈跌勢,然而,租金亦不低。在當前的形勢下,應選擇租樓好還是買樓好?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表示,今年初公佈的施政報告,不但未有減辣之意,更大拋未來十年要大增建屋用地供應的大計,本港未來十年每年平均有兩萬個私樓供應,較以往每年約一萬個倍增,加上政府積極發掘可供發展的用地,反映未來供應充裕,隨着美國退市,息率上升,最大影響是資金流走,令市場需求減少。
潘永祥續稱,若今日決定入市,要考慮樓價下跌和利息上升兩個風險,若純粹長線收租,建議將投資計劃押後兩年,屆時可以同等資金購買面積更大的單位,以後所得租金亦會增加。若作自用,除非是極其合心水物業,或入市可解決即時住屋問題;否則,現市況未必值得入市。港股在馬年首個交易日挫逾600點,對樓市肯定有負面影響,延遲入市更有利。

陳永傑:租金難跌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未來供應雖多,但與高峯期全年10萬個計仍算少。現時二手成交量大減,只是政府辣招壓抑需求所致,未來供應增加,市場未必不能承受。畢竟,在港長遠租樓住並非良好的住屋安排,而房屋有增值元素,長線樓價會隨經濟向上,因此合適時機買樓自住非常重要。不過,近期樓市負面因素多,樓價下跌機會大,況且現時樓價基數大,交易費用高,入市風險大,建議觀望一至兩年才決定。
中原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則表示,如果有足夠首期,應該買樓,因為現時息口低,買樓較抵。近期樓市縱有調控,卻可作為向業主還價的藉口,以更吸引價錢入市。租金難跌,每年租金升幅已超越通脹,有力置業人士,應該買樓為上。

【專家語錄】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

未來供應充裕,亦有機會加息;建議押後兩年,屆時可以同等資金購買面積更大的單位。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

近期樓市負面因素多,樓價下跌機會大;現時入市風險大,建議觀望一至兩年才決定。

中原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

現時息口低,買樓較抵;樓市調控可以作為向業主還價的藉口,以更吸引價錢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