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理工大學學生無足夠「鏡房」跳舞成為電影《狂舞派》的靈感,校內文康大樓鏡房的使用率高達97%。校方在位於校園第八期發展的Z座,增設五間牆身裝有鏡子的多用途房間,令學生活動室空間增加近一倍,但新活動室並非為舞蹈學會專設,學生事務總監馮陳敏慈坦言,無法滿足每個學會要求,「與其每人𠝹一個豆腐膶,不如係物盡其用」。
記者:陳凱迎
理大校內邵逸夫樓一樓原本已設有三間牆身裝有鏡子的學生活動室,連同同層的音樂室共佔地逾600平方米;文康大樓五樓另設練舞室,學生團體可優先訂用;但隨着學生組織增加至近100個,活動場地越見緊張。
邵逸夫樓不禁舞
馮太指校內土地珍貴,即使如舞蹈學會般因無鏡房練舞而引起社會關注,校方也難以為每個學生會屬會提供獨立活動空間,「當你有好多個仔女,個個仔女都問你拎零用錢時,又可以點?」
為方便學生練舞,同時又能提供更多空間予其餘組織舉行活動,理大於新落成的Z座設有六間活動室,其中五間牆身均設有鏡子,學生團體如需使用該等活動室,可在活動舉行前60日內,以團體名義提出申請。馮太強調,增設鏡房後亦不會禁止學生於曾鬧出「禁跳」風波的邵逸夫樓跳舞。
活動室供不應求,校方亦有資助學生團體在校外租用地方舉行活動,資助上限為1.2萬元。物業管理處另派員巡視,如發現團體預約活動室後沒有使用,需罰款1,000元,但至今無人被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