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今日年初五,社會服務版於馬年首次與讀者見面,本版與蘋果基金仝人恭祝各位龍馬精神!農曆新年為舞獅表演的旺季,傳統文化在時間巨輪中也一直與時並進,使舞獅藝術得以流傳下去。
記者:李錦欣
舞獅是傳統國粹,旨在強身健體,在六、七十年代之時,卻曾與黑社會劃上等號。香港著名獅王夏國璋的孫兒夏敬文(32歲)說:「細個時都見過有人逐家逐戶拍門,醒獅收陀地。」其父夏德建也憶述七十年代時到學校推廣舞獅的經歷:「當時要同個沙展一齊逐個同學生面試,沙展會好惡咁問佢『係咪想打交』,唔係隨便就可以學功夫㗎!」
當時舞獅形象較負面,但在電視尚未流行之時,市民娛樂不多,仍有不少藍領放工後或「落場」期間前來拜師,夏德建說:「以前冇社區中心,我哋會喺天台、圍村教醒獅,啲老闆唔想員工成日賭錢,又會叫佢哋嚟學。」及後電視普及,拜師的市民也漸少。
隨時代變遷,舞獅逐漸「改邪歸正」,徒弟也由藍領變成學生哥。夏敬文表示近年舞獅頗受家長歡迎,也越來越多學校舉辦舞獅班,「好多家長都怕小朋友打機、少運動,學校就可能會將有過度活躍症嘅小朋友放落龍獅團,一來佢哋力量大啲,二來畀佢哋發洩精力」。他笑言小時候學習舞獅時,常被亦師亦父的爸爸打罵,「但𠵱家啲小朋友唔鬧得,一定要用心𠱁佢哋」。
盼鼓勵傷健人士接觸
要追上時代步伐,獅頭也與往時不同。傳統獅頭有黃、紅、黑三種顏色,自九十年代開始引入馬來西亞款式,「獅樣」較可愛,也開始製作紫色獅頭,寓意大紅大紫,最受明星歡迎,去年更引入閃燈獅頭,搶眼度十足!夏敬文透露小登科之時,更特意製作了一對仿婚紗與禮服的獅頭在婚宴上表演,非常新穎。
夏敬文擔任教練多年,徒弟中更有傷健人士,他解釋道:「其實傷健人士都可以舞獅,傷健人士做獅頭,獅尾係健全人士,喺後面幫手推輪椅。」夏敬文盼舉辦更多共融活動,鼓勵傷健人士多接觸舞獅,並設有遊客體驗課程,以傳揚中國文化為己任!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