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是日由盧主席秘書Joycelyn執筆。
新正頭,小秘首先在此祝願大家騰飛萬里,最要緊是佔中成功、普選實現。主席偕夫人外遊避年,至於小秘認為農曆年是香港少有清靜的時候,尤其是沒有太多的自由喼神,於是決定留港度歲。
歲晚時,內地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多篇文章,指香港零售、旅遊業和港人基本生活,也要靠內地幫助,形容人潮、錢潮、活水源源不斷湧港,重提港人要「飲水思源」。不要說我「反骨」或不知水源,小秘只覺得回歸不過十多年,相對之前百多年歷史,小島漁村斷不能在這十多年間就興旺起來,至於我們基本生活都是靠內地,那之前的日子,難道我們是吸風飲露維生的嗎?
年初一天氣風和日麗,於是跟姐妹們到中環海傍散步,順路行去IFC喝咖啡。(現在的IFC只能在沒有太多自由喼神的時間去,否則難逃被輾的命運)行至大會堂對出,即以前的皇后碼頭原址,只見一個平平無奇的海旁。總覺得一個地方不能沒有歷史,那裏的人也不能抹殺過去所發生的事。
皇后碼頭被拆了,不等於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這段歷史會隨之消失。睜眼說香港有今時今日,全賴內地褔蔭實在講不過去。就以「香港」這名稱的由來為例,其中一個說法就是因當年英國海軍抵達港島時,當時島上有七條村,其中一條名為香港,英軍誤將這條香港村作為整個島的名稱所致。
當大家在談香港的繁榮穩定、六七十年代的工商發展,這些都有賴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三權分立系統,這亦是沿殖民地時代留下來的。至少時至今天,斷不會因捍衛基本人權,而被以「擾亂國家(就算是英國)秩序」為由拘捕收監的事情發生,但將來卻哪個說得準。
還有,這裏有魚蛋、燒賣這些街頭小吃,且是小秘的comfort food,主席亦不時外賣回公司慰勞一眾同事,可惜現在沒有掃街這回事了,那些街邊小吃統統進駐高價檔口舖要掃怕只有擺街掃檔這回事。
但年初二,好姐妹竟Whatsapp相約晚上去掃街,我答:「甚麼掃街,現在還有街可掃的嗎?」「有!你沒看報紙嗎?新年沒有食環拉小販,晚上在旺角、深水埗一帶簡直如台灣士林夜市!」姐妹興奮地回答。於是晚上我們一行人,由深水埗掃到旺角,魚蛋、腸粉、鹵水墨魚、串燒……
社會秩序似成重中之重
小秘有種感覺,自那些制服部隊的隊徽「丟那(皇)冠」之後,好像社會秩序變成職務的重中之重。任何在這個城市,而又和一般市民息息相關的事情,稍有偏離或所謂違規,便一律取締。
小秘曾經在清晨往gym途中,目睹三個食環人員,在驅趕一個在卑利街擺天光墟的婆婆。其實那些天光墟早上八時前便會自行散去,三個大人趕一個婆婆,有必要嗎?
小販在街擺賣的確是有阻街及影響街道衞生的問題,因當年一意而行的全面取締流動小販牌,便扼殺了社區內的活力。近年,到處只剩下井然有序的商場,還有領匯,掃街便成絕唱。今年新春晚上,每個街邊熟食檔前的人龍都連綿不絕,便可以知道港人有幾懷念有街可掃的日子。
至於那些東江水呀、菜呀、雞呀我們也得靠內地進口才有的問題。小秘無知,但我好像聽說過香港賣的東江水根本用不完,最後不知倒去哪裏;菜嘛,若政府不毀人家的家園農地,有機耕種也是大有可為的,有需求自有供應;至於雞呢,不是也說其實本地農場的活雞足夠有餘嗎?
黨報又說「不誇大問題,不說傷感情的話,包容共濟」。初三那天,我不慎去了尖沙嘴,沒想起那已是自由喼神回歸之日,我那雙為賀年而買、落地不足三天的金屬粉紅Dandy鞋,狠狠被喼神輾過,留下了一道三吋長的花痕。
我沒有發火,真的沒有!縱然是日赤口,我亦豈敢說傷感情的話!
Joycel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