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梅:女董事比例不宜訂指標

陳秀梅:女董事比例不宜訂指標

【專訪】
港交所(388)自去年9月起實行董事多元化的準則後,本港女性董事地位開始抬頭,不過進度仍然緩慢。分別於渣打香港、領匯(823)及樂施會3個機構的董事會坐鎮、同時身兼港交所上巿委員會一員的陳秀梅坦言,本港董事多元化在加入女性董事方面的發展落後其他地區,但不贊成為女性董事佔比設立硬指標。
據社商賢滙的調查,去年本港藍籌公司女性董事佔比僅9.4%,比例明顯低於美國及澳洲的16%,及英國的19%;落後本港的則有印度及新加坡,兩地的女性董事佔比分別僅5.2%及7.3%。跟本港一樣,英、美及澳洲監管當局皆未有為女性人數於董事局佔比作硬性規定,但三地實行董事多元化準則僅較香港早1年至3年,佔比卻大幅拋離本港。
去年挪威女性董事佔比40.9%,為全球之冠,當地自2004年起實施性別配額法,要求上巿公司及國有企業的女性董事佔比須達40%。至於本港是否需要為女性董事佔比設定硬性規定,陳秀梅笑指「我唔傾向搞形式主義(Tokenism)」。

多元化料需5年見效

陳秀梅又指,本港公司傾向「搵返自己人」出任董事,側重董事會主席及遴選委員會的取向,而非委託獨立機構代為招聘,預計本港至少需時5年或更長時間,才見董事多元化成效。去年本港1,293名具董事經驗的女性之中,僅少數擔任超過1間公司的董事。陳秀梅指,其實巿場上有不少女性董事的人才,不過她們被企業發掘的機會較少。她鼓勵有意「入局」的女性,先擔任慈善機構或學校的董事會,以提升經驗及曝光率。
不過,身兼上巿委員會委員的陳秀梅並指,目前已見申請上巿的公司考慮到董事多元化,「情況已經進步緊」;社商賢匯行政總裁魏余雪奕則透露,被邀請出任董事的女性人數已有增加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