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這次突然撤換總編輯劉進圖先生,本屬茶杯裏的風波,竟然一石擊起千層浪,連我所尊敬的朱立教授,也聯署支持明報的員工。今天的明報,有「明報關注組」,有「明報舊生會」,全是新生事物。金庸時代的明報,有而且只有「有容乃大 無欲則剛」的辦報方針。
今次明報換馬,有記者想訪問尚在人世的前總編輯潘公(潘粵生學長),問道於蔣芸先生。潘公婉言「不問世事」,這句話,在我明報舊人聽來,跟「吾不欲觀之矣」差不多,蔣芸先生有氣,竟有微言,實屬不該。至少,在未徵得潘公同意之前,就將人家的電話隨便外洩,於禮不合。區區《漆咸道42號》見刊後,王家的王嘉倫弟弟電告編者找余。編者告訴我。由於「小四姐」海倫告我她家是「七星伴月」格,我只知小五載寶(我和「小四姐」的信差)、小六詩人載熙小七載和是會計師,這個「王嘉倫」說認識我,我卻聞所未聞,乃作罷。隔了三幾天,忽接中華書局編輯電話,方知這個從未謀面的「小王八」,乃能文之士,《我這大半生》快將出版了,找我寫序。當然允諾。無以名之,只好借用小董的「舊時月色」。
明報換馬,說是商業行為可以,說是關乎新聞自由──編採自主也可以。公說公理,婆說婆理,世事來來去去,不外如是。
明報換馬,往昔明報上市前後,換馬如走馬燈,明眼人很容易看得出來,無非「盤數整靚啲」!任誰都「處變不驚」,一如以往,阿Dr(張續良)代潘公,OK,阿Dr出,石人入(梁小中),冇壞。石人走了,阿Dr回歸,照常營業。要賣盤了,以《射雞英雄傳》飲譽新聞界的「印度神油樂」挑大樑,依然一條扁擔兩頭輕。阿樂老哥屢建奇功,查先生另有重任,找來董橋,柏林圍牆倒了。明報如期上市,nice。
當然,這都是九七以前的事。回歸後,「中國香港」下辦報,依我看來,老闆的脊樑怎麼樣就有怎麼樣的報紙。
事情還很新近,另一張知識分子的報紙信報,林山木主政,練乙錚事件就不會道歉,尋且不多久,山木兄也慨乎言之,鑑於目前形勢,擱筆不寫也許是眼前的選擇。個人當然盼望這個「眼前」是「黎明前的黑暗」。耶魯大學的傅楠先生要訪問我,也只好在此謝過了。
選堂說,歲月隨人好,河山照眼明。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