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都講環保 戴套究竟好唔好

避孕都講環保 戴套究竟好唔好

本地媽媽們首次生育的中位年齡為30.5歲,相信大部份處於事業搏殺期的年輕女性,對避孕方法不會陌生。然而,從環保角度而言,避孕丸、避孕套、子宮環等方法哪一種較為可取﹖我們不妨比較一下。

避孕丸的特點是以兩種人造荷爾蒙,即雌激素和黃體酮,去抑制卵巢排卵。雖然安全度高,意外懷孕機會只得0. 1%-8%,但女性會透過尿液分泌過量的雌激素,做成水污染。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更指出,這些水中的雌激素會令魚類容易發病,隨時不育或雌雄同體。

避孕套的原材料包括橡膠、乳膠或聚氨酯, 前兩者可以自然分解,聚氨酯的分解速度卻相當其慢,而且會造成大量垃圾,安全度亦偏低。雖然價錢大眾化,卻要讓地球環境付出高昂的代價。

子宮環是由銅或塑料製成,靠著釋放激素和銅離子,減弱精子活性甚至殺精。一個子宮環可以用上5至12年,用家意外懷孕機會少於1%,比避孕丸和避孕套更低,同時合乎經濟和環境效益。

說到避孕,尚有一種歷史悠久的古法–體外射精。然而,此方法雖近乎零成本,風險卻難以預計:因為男性接近高潮時,輸精管會快速收縮,以致在射精前,部分精子早已「偷步」從尿道流出,數量說少也有五萬粒。只要其中一粒精子和卵子結合,一條生命就此誕生;一個新生命來到世上,打後幾十年為地球帶來的負擔,相信遠勝任何避孕工具吧。

記者:鄭倩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