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政府致力以樓市雙辣招打擊樓價,但樓價調整幅度未算明顯,想置業的用家們,自然仍望樓興嘆。各類剛性買家中,年輕人的類別,好像受到特別關注,一時間亦有富豪表示要捐地去幫年輕人置業。
有社會人士說,年輕人買不起樓,令到社會戾氣加重,這問題應要着手解決。
這看法看似有理,但其實立論錯誤。事實上,香港過去數十年來,樓價未平過,年輕人不經十數年奮鬥,根本可無可能儲足首期。現時年過四十的業主,大多都要經歷過這段艱辛儲錢的奮鬥日子。
事事靠人幫 怎會有前途
筆者認識一位二十出頭的新一代,問他有否儲錢買樓。他說他是月光族,每月薪金月底前都會全用光,銀行存款只有數千元,他說人工太少,不夠用。問他會否多做份工增加收入,他說太辛苦了,不會那樣做,倘有多點時間,寧願去旅行。最近法庭頒佈判令,新移民在港住滿一年就可申請綜援。年輕人看到判詞,自然會想這批不曾對香港有貢獻的人也可享得綜援,那麼政府幫他們置業也理所當然。現時不少年輕人鬥早申請公屋,較富裕的就等父母資助買樓,基於這一代奮鬥心下跌,其下一代有樣學樣,自然又會成為伸手族,事事等人幫,香港還會有前途嗎?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