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年都會有賀歲片。
由於過年有很多人平時不怎麼到戲院看電影的也會找一部兩部去看,這個檔期亦成為片商眼中的一塊肥肉。有求便有供,你年年看,大家年年拍。
鬼片鹹片笑片動作警匪愛情片,這可以說是一種類型,但不知道賀歲片從哪時開始,亦變成了一個電影類型。
內地的說法反而標準,稱之為賀歲檔。這樣說比較對,因為在賀歲期間上映的電影,極其量能稱為賀歲檔電影,但怎樣也不足以成為一種電影的類型。如果有賀歲片,那為甚麼沒有清明片重陽片中秋片甚至做冬片呢?做冬片易拍呀!一堆明星圍埋食九十分鐘盤菜,正吖!
大概因為是中國人過年都習慣無論有任何事情發生都要開開心心過年,所以賀歲檔電影,大家一般都喜歡看比較熱鬧人多的喜劇。這可能也源於七八十年代歡樂今宵過年時必會來一段鬧劇娛賓,久而久之,人多、胡鬧,便成為了賀歲片的核心價值。
記熟晒《囍事》對白
懷恨在心,未能放下,印象中最離譜的是《神龍賭聖之旗開得勝》,由梁朝偉、梁家輝、曾志偉、吳君如 、鄭伊健等主演,個個當時得令堪稱粒粒巨星。我連故事(如果有的話)說甚麼也忘了,只記得是年三十晚同一大班朋友在灣仔看的,觀看過程很痛苦,看完之後很想打人。
而最經典莫過於《家有囍事》,《家有囍事》DVD我家裏面就已經有四隻了。那是因為過年時想看所以去買,回家才發現原來早就有了。其中一隻更是朋友帶來拜年的禮物呢!我和我的助手Maybo開工時可以隨時隨地一字不漏把電影裏的對白背出來,甚麼「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點解嗰邊冇人嘅?」、「Ghost……Oh no……」難不倒我們,默書背《家有囍事》一定拿100分!
現在的喜劇演員七情上面嗌破喉嚨亦超越不了周星馳,尤其是那個杜汶澤,成日以為自己好好笑,得佢笑無人笑,表情浮誇,有他的電影誰願意去看?沒有了周星馳甚麼都沒有了。
之後的所謂《囍事》系列我拍了三部,成績有目共睹,是一部不如一部。沒有了黃飛鴻,寶芝林剩下鬼腳七豬肉榮亦不再是寶芝林,只能成為爛仔館。
《嚦咕嚦咕》夠勵志
《嚦咕嚦咕新年財》是我除了《家有囍事》之外最喜歡的賀歲檔電影。由於過年大家都喜歡賭錢,過年拍部打牌電影最順理成章不過!而它卻沒有因此而淪為炒雜呃錢戲,娛樂性豐富之餘,更利用了「麻雀大俠」一角的起跌,道出了處世大道理!有哲學的人拍電影不需有哲學,一句就夠,「人品好牌品自然好」,明白晒!收到!
在我心目中,《嚦咕嚦咕新年財》,是一部勵志片。 然後,便沒有然後了。
活到我這個年紀,寸寸光陰寸寸金,已經很久沒有看所謂賀歲片了,包括我自己有份參與的,當中亦有兩部沒看。一百幾十事小,九十分鐘事大!我這種奸商,做生意還做生意,個人消費又是另一回事,身在廚房,甚麼能吃甚麼不行最清楚不過。
好的東西,久而久之,便變成了傳統……如果真的是好東西的話!可是為了賺錢,卻又想不出好主意,每年硬要拍部賀歲片,美其名傳統實則掠水,到頭來只會難為了觀眾,害慘了自己。
與其被「賀歲片」這個「類型」限制了創作人的空間,不如大家下年正正經經拍部「戲」好過啦!
【口筆澤言】
撰文:杜汶澤
著名演員。愛抱打不平,用行動捍衞社會公義。
本欄逢周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