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壬午」馬年,乃沙士爆發前一年,但無論經濟及股市已非常慘淡,失業率達7.8%,創廿年新高,綜援申請破紀錄,股市更不堪一擊,恒指2002年底報收9321點,全年跌18.2%,主板每日平均成交金額只得64.74億元,較2001年減少19.3%。
當年香港政經環境正處於低谷,董建華連任特首,實行高官問責制,而高官上任首要任務就是推23條立法,惹來相當大爭議,並引發六萬人上街,雖然未及之後一年的50萬人,但社會對政府的不滿已開始醞釀。同時,由於當年政府財赤創新高,最終公務員首遭立法減薪,並引發遊行告政府。
「仙股」事件累細價股洗倉
當年7月,港府推行高官問責制,董建華委任馬時亨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他上任後不足一個月,港交所(388)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將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0.5元的主板上市公司股票除牌。建議引起財經界人士及投資者不滿,並觸發細價股大洗倉,被傳媒稱為「仙股」事件。
雖然該年馬年經濟及股市表現不佳,但下半年情況其實有所改善,例如受惠美元疲弱和中國內地需求強勁,香港總出口於該年第三季回復雙位數字增長,當年12月,失業率也回落至7.2%。另外,該年樓市向下尋底,但到11月,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推出九招振興樓市,曾令樓市出現小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