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口學息怒 - 陳淑莊

赤口學息怒 - 陳淑莊

有時不得不佩服高登討論區一眾巴打和絲打,他們的創作能力和動員能力真叫香港許多政黨望塵莫及。最近facebook遭佛教歌曲洗版,那些耳熟能詳的流行曲全改了佛教內容,好笑得來又有意思,最緊要是巴打們的認真態度,找了個真和尚的肖像再創作一個唱片封套,上面有唱片名稱「罪與佛」,還有很多首歌曲曲目,實在太過繪影繪聲。我得坦白承認,我第一次看了,真的以為有個和尚玩入世,出唱片來傳播佛法。
可不單是唱片封套夠神似,連歌詞都「佛」得難以置信,像由陳奕迅的《明年今日》改成《明年講佛》:

菩提非樹 佛鏡也非台
塵埃都不再 貧僧放下自在
看俗塵夢一般的大概
靈魂亦得道到天外 
輪迴之內 滅了再生來 
來生多少再
前因注定未來 
立地成佛
苦海也都不再
完全地洗清心裏的 憤慨

然後我很用心地看每一首的歌詞,每一首都很順口,每一首都很幽默,不過其實來來去去的字眼都不離「菩提」、「因果」、「輪迴」、「成佛」、「西天」等等。

佛教認為每人心中都有正面和負面的種子,正面的應加以灌溉。

泡女靠達賴喇嘛

我記得幾個月前跟一個朋友傾偈,他說起80年代在中大時,一班男生經常手執一本哲學書,其實是用來溝女,那次大家傾起,今時今日的人靠甚麼書溝女呢?朋友隨手執起一本說:「靠這些!」我一看,作者是達賴喇嘛。
我不曉得創作這些歌曲的高登巴打是否佛教徒,我身邊越來越多朋友信佛,就是不皈依佛門,佛教許多詞匯總不會陌生。小說漫畫電視電影總有一兩個角色唸「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於是有班人認認真真的將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佛經用語填到流行曲去,有幽默感得來,又叫大家很有親切感,甚至有點溫故知新的意義。巴打真是不得了!

手執一本達賴喇嘛著作,原來對結識女生大有幫助。

好好照料怒氣

這些佛教歌曲說的是「放下」、「自在」,說時容易做時難,但社會越來越多怨氣, 衝着政府而來的最多,衝着權貴而來的又有,還有衝着新移民或「左膠」的,本來用來聯誼消遣的facebook漸漸變成大家發洩憤怒的地方。我是一個大情大性的人,有時遇上無理不公的事件,我也會忿忿不平。在世道紛擾的年代,憤怒充斥於社會每個角落,谷得一肚怨氣,好像如箭在弦隨時要爆發一樣。
到底佛教中說的「放下」和「自在」是怎樣做到呢?當我們很憤怒時應該怎麼辦呢?我最近在書店買了一本書,是一行禪師的《馴服內在之虎》,這本精緻小巧的書其實像金句精華,將禪師過去的著作關於憤怒的說話,以金句形式輯錄。
佛教說憤怒是負面情緒,會產生很多惡業,但同時佛教不主張人壓抑憤怒,也不是立即發洩,而是仔細地觀察這種情緒:
「當我們擁抱憤怒,好好照料我們的怒氣,我們就能放鬆;好好檢視我們的怒氣,從而看清楚許多事情。首先,我們會發覺,我們內在怒氣的種子滋生茁長,是我們憂擾的主因。如果我們認清這個事實,我們會知道,我們氣的那個人是次要的,那個人不是我們生氣的真正原因。」

此書是一行禪師有關憤怒的金句輯錄。

不讓負面種子成長

佛教認為每個人有負面的種子,也有正面的種子,你不想憤怒的種子茁壯成長,除了觀察它的來源之外,另一個方法就是灌溉正面的種子:
「有的時候,我們為恨意、怒氣、恐懼的能量所充斥。我們忘記了,我們內在也可能湧現其他不同的能量。如果我們知道怎麼做,就能找回識見、愛、希望的能量,來接納恐懼、絕望、怒氣的能量。」
當然,這些道理聽起來容易,要做時才覺得難,不過正如我一位信佛的朋友經常說,佛法是要修煉的,就像你看了一個食譜,光知道了還不夠,還得反覆練習才算真正學會做這道菜。
高登巴打在這個社會充斥怨氣的時候,創作了這些令人會心微笑的歌曲,在這短短的日子用幽默感安撫了很多人。希望在赤口這天,大家也學習如何平復怒氣,一齊快快樂樂迎接新一年,共勉!

Profile

淑女、烈女、盛/剩女,顧名思義暫無狂蜂打攪,卻樂得如浪蝶蹁躚於法律、政治及文化藝術。(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anyachancp?ref=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