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過年,超市會關門,而便利店又未登陸香港,那時還有士多,以及一些在新年才開檔的小檔口。無論是士多或是小檔口,它們賣的都是一些簡單的新年禮物,如糖果、曲奇餅等。買了以後,會有禮物紙提供作包裝,很多年前,數十元也有交易。
時移世易,超市在新年不關門,便利店無處不在,小檔口好像已消失。禮物方面,也不只是一些常見的品牌,一些較貴價的品牌也進駐高檔百貨公司及超市。從前較便宜的仍可以在普通的超市找到,而一些較貴價的新年禮物也頗受市民歡迎,這些禮物包裝漂亮,不需要再用禮物紙包裹,價格約百多元一盒,主要是從日本入口的。
不要視收禮為必然
日本的禮物出名包裝華麗,日圓在去年的下半年大幅貶值,貨品價廉物美,更受港人甚至是內地遊客垂青。其實由禮物可以看出社會上的進化甚至是兩極化,一方面是追求更高價高檔的一群,另一方面是普普通通的一群。而我更懷念一些從小時候每年也見到的品牌,希望它們也能繼續存在下去,令人緬懷昔日較簡單的香港。
送禮的,表示你重視別人,值得表揚。其實無論是甚麼禮物,收到的人如果用不着,可以捐給慈善機構,社會上仍然有很多人買不起賀年禮物。收到了,也存感謝的心,這是表達了送禮的人對你的關注,不要以為這是必然的,更不應作任何的比較。
認識一位婆婆,她做蘿蔔糕的技術精湛,比起市面上的著名品牌更妙。這又是物質豐富的香港中一股清泉,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