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港過年的親戚問:怎麼在農曆新年,你們都愛四出旅遊,各自找到渡假的好去處,就是不肯留在香港,好讓我們海外歸來的遊子,與你們敍敍舊,拜個年,吃頓飯。
李回答得好:往常你返回香港,那會找我們的,說是不好打擾下一代親友。這年頭,過年,至親家人過,那會找遠親的,大家都說可免則免。上一代的人,可以的話,提早吃團年飯,順便拜年。大家不必送禮,不必在新年期間,你去我家,我去你家,那等禮節,已於上一代省卻了。到我們這一代,已不時興拜年。新年前,時間配合,不介意吃頓飯。不然的話,過了新春十五再吃亦可以,此舉可避免送禮,更不用互相拜年那麼煩。
在家自製年糕蘿蔔糕,煎堆油角,屬上一代人的事。如今吃煎堆油角的人不多,想應應景的,到酒樓或超市入點貨就成,那用在家自製糕點那麼麻煩。上一代人愛到親朋戚友家拜年,可以的話,來一場麻將友誼賽,交情好的,不介意留下來吃晚飯,那是算有閒情的新年活動,少年人可開心,大人打麻將,他們可玩玩「魚蝦蟹」賭博遊戲,大人亦容許他們這樣做,新年嘛,那只是遊戲,不算賭博。
移民外地多年的親戚說唐人街過年過節氣氛,遠勝香港,有些地區,張燈結綵,舞獅舞龍,還燃放爆竹,比香港熱鬧多了(親戚說幸而香港有花車遊行,有煙花可看)。記憶中,他幼年時在香港過的農曆年,與今時今日過的,完全兩回事。
遠居海外的親兄弟不曾回來,遠房親戚說農曆年期間,大家該聚一聚,這句話,不怎樣放在心頭上。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計劃行事,親戚回港過新年,捕捉昔日在香港過年的感覺,又到澳門燃放爆竹,到新界圍村品嚐盆菜,他已找到新年的樂趣了。與多年沒見,卻沒有共同話題的親友一聚,不重要的了。說親友關係冷淡,不如說到了這年代,所過的農曆新年,與我們年幼時過的,上一輩年輕時所過的,早已不是那回事。